•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开发 > 市场信息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1/2/24 15:59:54|点击数:

    经过一年试点和五年推行,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仪器化棉花检验覆盖全国所有棉花产区,公证检验数据公正性和权威性得到市场认可。当然5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完善的地方。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5年来取得的成绩

        1.新体制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体制逐步推行的5年里,籽棉资源正在不断向新体制企业集中,新体制企业成为棉花收购加工的主力军,其市场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有所提高,特别是2008年度国家收储280万吨仪器化检验大包棉,使新体制企业规避了市场风险,既有力推进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大大提高了新体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没有参与新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量则不断萎缩,许多厂家被迫关闭。新体制企业经营手段也呈现多样化:除传统的现货交易外,企业还通过电子撮合交易、第三方质押贷款,期货套期保值,实现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增加了企业的收入,赢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2.棉花产地公检量不断扩大,为国家制定棉花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支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5年来,产地棉花公证检验覆盖全国所有棉花产区,公检量不断扩大。全国棉花产地公检量从200677.54t迅速攀升到2009年的255.23t,特别是2008年棉花产地公检量达到426.91t。新体制下,经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质量及数量是公开透明的,这有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国内棉花资源总量及质量状况,为国家制定棉花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新体制棉花质量稳步提高,得到用棉企业的认可和欢迎。新体制企业,从籽棉收购源头对质量把关,不收超水分棉花,对籽棉进行分等级收购、置放、加工,保证了棉花的质量。在籽棉收购和加工环节严把三丝入口质量关,企业不仅在加工时专门设置挑拣三丝的流水线,雇人进行挑拣,而且大多数新体制企业还购买三丝清理设备清理三丝,大大有效地降低了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棉花质量的稳步提高,受到用棉企业的认可和欢迎。用棉企业对新体制棉花检验证书认同率稳步提高,以棉花检验证书结算越来越普遍,并且不少大型企业开始接纳仪器化公证检验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采购、配棉的参考依据,如江苏大生集团,应用仪器化公检数据进行配棉,指导生产,纺织企业采购、使用新体制棉花的量不断增加。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棉花价格起伏波动较大,棉花总产不断下降,棉花资源不断萎缩。纵观这几年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棉花价格几乎每隔5年左右就有一次较大的波动。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棉花价格大幅下降,国家虽然采取了收储政策,但政策出台略显滞后,棉农实际受益较少。近年来,棉农的收益与种植粮食相比在减少,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一再受挫,许多棉农弃棉种粮或其他作物,棉花资源不断减少。2007年至2009年,全国无论是棉花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都是逐年下降的。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592.6hm2下降到2009年的495hm2,下降了16.47%;同时棉花总产从2007年的762.4t,滑落到2009年的640t,减产幅度达到16.05%。同时一些两小一土个体作坊,利用偷税漏税等不良手段,在有利可图时,便伺机蠢蠢欲动,与新体制企业争抢棉花资源,扰乱棉花市场。棉花收购加工风险加大,新体制企业如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棉花市场行情,灵活经营,就将面临资源吃不饱的境地,利润就将受到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2.纺织用棉企业虽然总体认同新体制棉花的质量,认为大包棉的异性纤维含量控制较好,整体质量优于小包棉,但认为棉花混等混级问题普遍存在,对于使用大、小包的兴趣没有明显的区别。许多用棉企业关注棉花短绒率和棉结指标,因为棉花短绒率和棉结的高低影响制成率和纱的质量,而仪器化检验指标中还没有棉花短绒率和棉结等指标,与纺织用棉企业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大包棉的价格普遍比小包棉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3.5年的新体制推行过程中,有些新体制企业唯利是图,缺乏诚信、缺乏企业基本的社会良知和责任,特别是2008年国储棉收储期间,少数企业采取调换样品,将低等级的棉样换成高等级的样品送检;还有的在在线回潮测试仪上做文章,弄虚作假;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或有意识地在重量做假,严重影响了棉花公证检验的客观公正性,破坏了新体制棉花的声誉,给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