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开发 > 市场信息

    棉花收储稳托底 需求主沉浮

    时间:2011/9/2 16:17:21|点击数:

        昨日,郑棉在横盘振荡中进入新年度,国家临时收储启动首日也并没有给盘面激起太多的涟漪。随着新花的上市与收储的启动,郑棉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影响2011年后期棉价走势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收储与需求。

      收储政策符合托底的量价条件

      棉花收储,其核心问题是19800/吨的临时收储价能否对市场提供足够的支持。一般而言,临时收储价对市场价的支撑能力取决于价与量两个方面。2011年度棉花是按照19800/吨的价格敞开收储,量价均符合对市场价格托底的条件。

      新花上市过程中,收购加工商与棉农之间新一轮的博弈启动。按往年规律,在棉花上市初期不少棉花收购加工商会有一个抢购优质棉花的阶段,据笔者调研,今年这一现象还会重演,但热情恐不如往年,通过签约保证了皮棉销路的收购,加工商更有动机抢购新棉花。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监测结果,上半年植棉物质费用上涨52.10/亩,测算皮棉成本上涨612.9/吨才能消化。预计全年人工费用上涨150/亩,测算皮棉成本上涨1764.7/吨。物质和人工费用合计推动成本上涨2377/吨。201098中国棉花收购价格指数为16930/吨,加2377后为19307/吨。以此价格与当前棉籽价格推算棉籽收购价为4.3/吨。总之,受棉花植棉成本提高,农民惜售以及收购加工商抢购的影响,新棉价格在上市初期虽集中供应但价格难以下跌。

      需求主沉浮

      政府收储是一种调节举措,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求状况。在需求平稳的时期,对棉价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供给冲击。随着时间逐渐走过棉花的定产关键期,当前总体较好的天气条件使得国内棉花市场并未形成对天气的炒作。通过前期调研,我们认为,需求仍然是主导2011年后期棉价沉浮的主要矛盾,也是唯一能把棉纺产业链拉出困境的王者。

      欧盟、美国等经济体疲弱的经济形势使得棉纺织品终端进口需求小幅缩减的局面难以改变,同时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长期难以改变的因素使得中国纺织品被越南、孟加拉等国挤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短期难以恢复。从国内来看,前期高棉价时代被化纤替代的需求以及被紧缩的货币政策禁锢的需求在2011年后期存在恢复的可能。实际上随着纱棉价差降至6000/吨左右,该指标已经接近其均衡水平,后期化纤对棉花的替代作用将减弱,曾经被化纤替代了的棉花需求已经基本具备了回归的前提。

      转暖迹象渐显,不宜过度乐观

      随着棉纱去库存过程的推进与前期棉花价格的下跌,棉纺市场开始渐渐出现一些转暖的信号。表现在全国皮棉与棉纱均价的企稳,部分纺织企业反映销售形势略有好转,能保证微利。利润的出现促使没有资金压力的一些中小纺织企业开始采购一些低价的皮棉,对上游收购加工商的询价开始增多。但笔者认为不能根据当前棉价的企稳而对其未来走势太过乐观,因为棉纱去库存的过程仍没有完成,不能过度夸大纺纱厂对新棉的补库需求。皮棉需求虽渐好,但不支持市场连续大幅反弹的出现。

      总体而言,当前棉花价格一方面受到收储的托底,下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需求仍是主导当前棉价的核心因素,有渐暖迹象,但过程会比较缓慢,不支持棉价出现大幅反弹。CF1205合约在22000/吨以上会有较多卖盘出现,决定了22000是重要的压力位。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