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交织的市场
时间:2011/12/15 23:37:57|点击数:
11月底12月初,国内棉花期货价格开始触底反弹,现货棉价也渐企稳,局部小幅上涨。同期国家棉花收储已突破100万吨,并以日均5万吨左右的速度向前推进。棉价的企稳回调与收储量的增加不无关系,但另外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双节临近,纺企补库和棉农售棉略显积极,同时人民币出现鲜见的贬值走势等,一些短期因素开始集中发挥作用,与长期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棉花市场形势发生着微妙棉花,长短、多空因素交错,棉花行情显得扑朔迷离。
短期因素发挥作用,市场略显暖意:
首先是纺企节前补库。今年双节来得早、间隔短,纺企在节前仍有习惯性的补库行为,特别是在棉价运行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后,随着收储量增加,继续下探底部的可能性减小,纺企补库的积极性有所上升。但数量上仍较保守,且采购外棉的积极性相对更强一些。
其次是棉农惜售情况有所缓解。临近双节,加之棉价企稳,内地棉农节前售棉的习惯再次出现。在山东德州部分地区,先前很难收到棉花的加工厂每日也能收购10-20万斤籽棉,收购市场出现久违的松动局面。
再次是人民币近期的贬值走势。自
最后是配额的集中使用。随着1%关税配额进入倒计时,滑准税配额即将到期,加之外棉与内棉的价差较大,并且近期有继续拉大的趋势,纺企采购外棉的积极性较高,尤其对印度棉,由于9月起其出口放开,10月份进口量占到我国总进口的四成左右,预计后两月仍将居于高位。
长期因素多空并存,关键看消费:
首先是国家的收储进展。截至
其次是明年棉花面积萎缩趋势。从对各地明年棉花种植情况的初步调查看,内地面积萎缩已成定局。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减与价格的相关性减小,价格高涨扩种也不积极,但价格下滑对种植的影响增加,“减种易扩种难”,面积下降将加重产不足需的局面。
再次是调控政策趋松,但不宜过度乐观。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基调发生微妙变化,“预调微调”已经体现在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和近日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虽然11月份CPI创出年内新低,通胀压力似有缓解,但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美国日前宣布将维持低利率至2013年,欧盟深陷债务危机,中国稳定物价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政策的选择更加艰难,“适时适度”是政策的要点。
最关键的因素在需求,经济复苏缓慢长期影响消费。在总供应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当前市场最不确定的因素集中在需求。目前纺织企业的外需整体低迷,内需相对稳定,企业的接单和生产情况均不理想,大型企业维持开机,中小企业减少甚至有关停现象。当前经济复苏形势不支持出口大幅增长,低迷情况预计将维持一段时间。此外国内棉价的高位运行,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增加,对于纺织企业选择使用国棉还是外棉、采购棉花还是棉纱都会产生影响,纺织品内外销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也会略受影响。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