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12/4/11 23:48:31|点击数:
目前,各地棉区陆续开始棉花播种和育苗,“好种出好苗,好苗一半产”,播种期和苗期管理对实现全年丰产丰收至关重要,为加强春季棉花生产指导,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棉区棉花生产特点,特制定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长江流域棉区春季棉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备足良种,建床培肥
1.选购优质棉种。根据种植规模,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响、信誉度高、口碑好的抗虫杂交棉品种。2012年农业部在长江流域主推中棉所63、鄂杂棉10号、铜杂
2.建立规范苗床。苗床应与移栽大田靠近,以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高爽、土质较好的无病地块为主,忌用重茬床基,苗床四周应有一定空间,尽量避免前茬作物起身拔节后影响苗床光照与通风。杂交抗虫棉每亩建标准苗床长
3.抓好苗床培肥。每个标准苗床,一般于制钵前10天施用经腐熟的人畜粪
(二)制足钵,适期播,育壮苗
4.及时制钵。一般应在3月底前完成制钵。钵土于制钵前1天洇足水,湿度为最大持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的状态。用直径7~8厘米制钵器制钵,制钵数为大田实栽密度1.5倍以上。边制钵边排钵,苗床四周培好土,平铺薄膜保墒待播,苗床周围挖好排水沟。
5.适期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6.培育壮苗。出苗前,高温高湿催全苗。双膜育苗的苗床,在出苗80%时抽去床内地膜。齐苗后视苗床温度及时揭膜晒床散湿,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先通风、后揭膜,下午3时左右盖膜保温,坚持2~3天。结合晒床每个标准苗床使用助壮素进行叶面喷施。麦(油)后茬口棉苗一般应二次化控。喷施多菌灵或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防治苗病。晒床后采用只通风不揭膜和通风揭膜相结合的调温促壮措施,开始通风迟开早关,一般上午10时左右打开通风口,下午4时左右关好床。逐渐增加通风口数,不断变换通风口位置,自始至终调节好苗床温度。移栽前10~15天(套栽棉10天、麦后棉15天)搬钵假植,做好“三补一增”(补肥、补水、补土、增温),缩短移栽后缓苗期。移栽前一周昼夜揭膜炼苗,做到红茎过半、白根盘钵、叶色浓绿、苗体墩实。喷施防病虫药剂。坚持“苗不移田、膜不离床”,防天气突变。
(三)施足基肥、适时移栽、促早活棵
7.施足基肥。亩施用氮肥3.5~5千克、磷肥2.5~3
8.合理密植。依品种与地力进行合理密植,纯作棉田以每亩1800株左右为宜,立体种植棉田以每亩1600株左右为宜,根据种植方式和茬口状况适当增减,最低每亩应不少于1500株。
9.适期移栽。气温稳定在
二、黄河流域棉区春季棉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春播棉花
1.备足种子。一是选好品种。今年农业部主推春棉品种有鲁棉研28号、中棉所41、中植棉2号、冀棉958和鲁棉研21号等,以及短季棉品种有中棉所50,结合本省推荐选择适合本地品种。二是备足种子。适当增加用种量,留足备用种和备用苗,供补种补栽用。三是播前晒种和精选。要选用商品化的脱绒包衣种子,在播种前破除包装,选晴天晒种2~3天。结合晒种进一步粒选,剔除绿毛籽、大头籽、畸形籽、破籽、红棕色和黄红色籽以及瘪籽等,脱绒包衣种子严禁浸种。自备毛籽用稀硫酸脱绒后,选择种衣剂包衣。
2.搞好备播。一是施足底肥。底肥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农家肥1~2方/亩,或鸡粪、猪粪80~100千克/亩,氮磷钾复合肥30~40千克/亩,或盐碱地施过磷酸钙
3.适时播种。适播期以5㎝地温稳定通过
4.合理密植。高产棉田常规春棉品种合理密度为3000~4000株/亩,等行距配置为75~80厘米;宽窄行配置为宽行90~110厘米,窄行
5.加强管理。一是及时放苗,防高温烧苗和大风揭膜,压紧压实膜两侧。二是查苗补种,移栽补苗。一般播后7~10天出齐苗,之后逐地块逐床查苗,补籽补苗。三是适时间苗、定苗。当真叶达到2片可以定苗,有利培育壮苗。四是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猝倒病,苗蚜和地老虎等,采用种衣剂包衣一般防效良好,如果苗蚜发生应及时防治。五是中耕除草,防治“草荒苗”。中耕松土可提高地温,减轻病害发生。
(二)育苗移栽
6.轻简育苗移栽。一是选好育苗基地。要求地势高亢,背风向阳,取水和交通运输方便。二是备好材料。利用育苗基质加干净河沙制作苗床或装入穴盘,取代营养钵,按每平方米净苗床成苗500株备足材料。三是适时播种。蒜套棉田和麦套棉田一般4月初播种,5月初套栽,苗龄30天左右。四是苗床管理。使用促根剂苗床灌根和浸根,控制高密苗床形成“高脚苗”,促进新根生长;看苗控水和补水,起苗前炼苗。五是移栽。蒜套棉田人工移栽,麦套、蒜后可和麦后棉采用机械移栽,移栽密度3000株/亩,栽后及时浇“安家水”。六是规模育苗实行“三分”方案。即分期分批播种、起苗和移栽。
7.营养钵育苗提倡使用中大钵型。培肥床土,按移栽密度加20%为制足钵数,一钵播种一粒,苗床注意防止病虫害和杂草危害;打洞移栽,其他管理同轻简育苗。
(三)抗旱保苗
8.覆膜保墒待播。如在适宜播种期前遇到有效降雨,可先覆膜保墒,等到适宜播种期再点播,则可保证较高的出苗率。
9.沟浇覆膜。如播种前一直无有效降水,可在播前开沟,沟中浇水,接着播种覆土,再地膜覆盖,适合旱地保苗。
10.“水种包包”。刨个土坑人工浇水播种,覆土高于地面形成一个土包。
11.浸种催芽。口墒稍差的棉田,棉籽在水中浸泡至子叶分层,捞出后日晒或增温使胚根露出种皮(俗称露白)后开沟点种;墒好用机具播种时可只闷种不催芽(包衣籽不能浸种,一旦浸种包衣剂则脱落,伤害种子,造成烂籽烂芽)。
12.按墒情定播种方法。口墒好的(干土层
三、新疆区春季棉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一是选好品种。2012年农业部在新疆棉区主推春棉品种南疆有:中棉43号、中棉49号、新陆中35、新陆中42号;北疆有:新陆早26号、新陆早41号、新陆早42号、新陆早43号和新陆早48号等。二是备足种子。适当增加用种量,留足备用种,供补种用。三是播前晒种选种。选用商品化的脱绒包衣种子,播种前破除包装,选晴天晒种2~3天,并进行选种。
2.土地准备。为保证棉花播种出苗和苗期需水要求,应做好储水灌溉。未冬灌棉田早春进行储水灌溉。春灌一般在播前一个月进行,灌水定额一般为1200~1500立方米/公顷。同时,做好整地施肥,土壤翻耕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已秋耕棉田,春耕耙地、保墒、整地,深度3~5厘米。已秋灌而未秋耕的棉田,若土壤墒度差、沙性强,只须耙地保墒,不必再深翻松土,以免水分丧失过多。对于肥力低的棉田每亩增施有机肥3~5方或饼肥75~100千克,深施氮肥15~30千克、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20~2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10千克。
3.机械准备。做好动力机械及翻犁耙切抹等整地机械的维修调试。
(二)适期播种
4.播期适宜。要根据当地的气后条件、地温、终霜期和土壤墒情综合确定。当气温连续5天稳定回升到
5.科学操作。精量播种每亩播种量1.8~2
6.加强管理。一是勤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二是适时定苗。对于非精量播种棉田,原则上为一穴一苗,对于有缺苗断垄的地方可采取留双苗。定苗时期应选在出苗现行后或一叶一心期,最迟不超过两叶一心期,避免因晚定苗“高脚苗”。定苗时如遇大风、低温等天气,可适当推迟定苗时间。三是做好调控。针对旺苗及时采取化学调控措施,一般掌握轻、勤、早的原则,即少量多次,早为宜。针对低温、冷害、土壤板结、旺长等问题,采取机械调控措施。针对弱苗、僵苗等棉田应采取喷施叶面肥的调控措施。
(三)防灾减灾
7.春寒防御。一是要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适期播种,并采用地膜覆盖点播。二是春寒来临前顺风燃放烟雾,使烟雾覆盖棉田,起到有效增温作用。三是冷害发生后要及时放苗封洞,及时解放顶膜的棉苗,通过烟熏提高棉苗抗冻能力。四是科学判断,及时补种,加强受冻棉花管理
8.春旱防御。一是采用膜下滴灌,选用抗旱品种,勤中耕,灌水不揭膜,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等措施防御春旱。二是利用春雨,及时抢墒播种。
9.风灾防御。一是搞好预测预报和防护林建设。二是选用抗倒伏品种,与风向垂直行向,采用沟播,调节好播种深度。三是大风来之前,沙土棉田采取膜上加土镇压等措施降低作物受害程度。四是加强水肥管理,风灾棉田在灾后要及时进行中耕追肥,风后及时抢播、补种。
10.病虫草害防治。采取药剂拌种方法处理棉种,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等。如苗期发生烂根病,可用多菌灵、代森锌、克菌丹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采取铲除杂草、撒施毒土、毒饵诱杀、喷药防治等措施防治地老虎、棉蓟马和盲椿象等害虫;在播前2~3天,对土壤进行除草剂封闭处理,防治棉田杂草发生为害。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