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开发 > 市场信息

    湖北棉花发展迎来新机遇 今年试点2000亩机采棉

    时间:2023/5/8 10:12:50|点击数:

    4月27日,长江棉花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业形势分析会在汉举行,与会专家就“探寻新格局下长江流域棉花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等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湖北棉花发展新机遇建言献策。

    三大主因制约内地棉花生产

    2022年,新疆棉花产量排名全国第一,为539.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其次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产量分别为14.5万吨、13.9万吨,各占全国的比重为2%左右。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省棉花产量10.3万吨,居全国第四。

    “国家近几年一直都在提倡适度恢复内地棉花生产,改善棉花向新疆过度集中的局面。”湖北省棉花协会秘书长鄢莉介绍,我国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及新疆产区,前几年,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棉花主产区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家独大”。虽然近年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政策,但内地棉花生产一直没有起色。

    制约长江流域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种植规模小、效益低,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造成障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别墅认为,“棉价波动大,棉农收益不稳;种植规模小,采棉人工多;对机械采摘的信心不足”是制约湖北棉花种植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种植面积减少容易,增加非常困难。因为培养一个植棉大户比较难。”别墅介绍,植棉在所有大田作物里的技术含量最高,采棉机械也是农机里结构最复杂的。

    “必须把亩均劳动投入降下来。”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爽表示,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劳动力匮乏,倒逼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目前湖北没有机采棉配套的加工厂,制约了机采棉试点项目的推进。

    此外,补贴政策配套不健全也是制约因素之一。“2014年以来湖北棉花种植面积呈断崖式下跌。”刘爽介绍,2014年起国家对棉花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对新疆直补,对湖北棉区影响较大。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郑州办事处主任赵金山表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内地棉花种植,逐步出台新政策,如果对棉花种植补贴到位,面积将会回升。

    “大棉商”试点2000亩机采棉

    尽管困难重重,还是有不少企业在不断尝试拓展湖北的棉花种植。

    “由于普遍使用地膜,新疆棉‘三丝’问题(指掺杂在棉花里的有色纤维、毛发丝和羽绒)短期内较难控制,影响产品质量。”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纪华介绍,鉴于非织造布产业用棉不必追求新疆长绒棉的特性,该公司今年在武汉市新洲区流转土地试种手采棉。为保证棉花品质避免“三丝”,在种植、采摘、加工各环节严格管理规范。目前,公司在湖北有7个工厂,分布在黄冈、天门、荆门等传统棉产区。未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还将增加轧花等设备,让品质更有保障。

    “产业链打通之后,机采棉一定能成功!”刘爽介绍,2022年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试点了400亩机采棉,是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几百亩大田实现全部机采;今年要扩大到2000亩以上,重点试验提高亩产量,争取达到每亩机采300公斤,实现盈利。“200亩技术可行,2000亩经济可行,明年就可以2万亩,甚至20万亩。这个事要坚定地做下去。”刘爽表示,美国打压污名化新疆棉,中央对整个产业布局调整,作为棉区企业要响应号召。据了解,湖北省去年专门发文支持银丰建设“大棉商”。

    为此,科研院所将对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9个方面的重大改革,技术都掌握到位,就能保证成功。”别墅表示,在长江流域实施机采棉是全新的方式,需要双方紧密配合,企业有新需求时,会立刻组织专家技术攻关。据了解,省农科院经作所棉花团队历时10多年科研,已研发出“长江流域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棉花生产主推技术模式。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