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大面积推广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
时间:2012/5/26 11:36:34|点击数: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都将科技进步作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作为当前重点推广的技术,以大棚育苗、机械移栽,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加快良种区域化种植,是一项顺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引领棉花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科学技术。
部门引导促科技突破创新
当前棉花主要栽培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研发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由于其育苗用工多、技术要求高、移栽劳动强度大等原因,已难以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早在2005年,我省就试验引进了中国棉花研究所的“基质育苗”技术。在历经07年育苗、移栽成活率偏低的挫折,08、09年坚持不懈的试验、总结后,技术不断改良,细节逐步完善,至2010年基本探索出“棉花大棚基质穴盘轻简育苗技术”,成活率得到有效保障,具备了替代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基础条件。
2011年,农业部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支持我省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推广示范。经过一年的理论付诸实践,彭泽县浪溪镇、九江县江洲镇万亩示范片获得大面积成功,形成了工厂育苗温湿度控制技术工艺体系,实现了苗棚、苗盘规范化,播种、喷水机械化,展现出出苗整齐、成苗率高、棉苗素质好、移栽成活率高、省工、省时、省力、省种等诸多优势,得到了棉农的一致认可,赢得各界良好反响。
鉴于去年的显著成效,2012年农业部、省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100万、500万元,专门用于棉花轻简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在棉花单项技术上,其支持力度之大尚属首次。我省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选取彭泽、九江、高安、湖口、永修、都昌6个县(市)重点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德安、鄱阳、星子、渝水区、瑞昌5个县市试验示范,落实直接供苗示范面积达20500亩。
措施到位保项目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项目职责。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厅成立了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并邀请省内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各项目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县(市、区)分管领导为组长,负责成员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技术指导小组由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带队,经作、植保、种子、土肥、能源站和项目所在乡镇农技综合站业务骨干参与,从棉花育苗开始,吃住在示范乡镇,工作在育苗基地,长期驻村蹲点,全程指导棉花育苗移栽等生产管理工作。2、超前周密部署,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方案。2011年12月,我省就制定了《江西省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育苗移栽方式、资金补助重点、技术操作等内容。各项目县(市、区)也相继制定方案,细化分工、落实示范地点与内容;二是签订任务合同。
3、强化技术服务,严控操作规程。一是规范操作。
4、注重宣传报道,扩大舆论引导。一是在示范区的醒目位置树立“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示范”标牌。二是组织干部下乡宣讲。彭泽县在年初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中,组织数十名干部到示范乡、村、组宣讲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及其重要意义。三是在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省农业厅信息网、地方电视台、政府网等媒体发布相关信息,扩大社会影响。四是在育苗、移栽等农事关键环节,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示范区乡村干部、棉农到育苗、移栽现场观摩学习。
实践示范显技术阶段成效
经初步统计,今年的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试验,集中育苗面积68亩,成苗率达80%,至5月中旬,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取得了“两高、三省”的阶段性成效。
两高:
种子成苗率高。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今年我省出现了长期低温寡照、冷热急转、暴雨山洪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照成极大影响。5月上中旬一场强降雨,使得营养钵育苗出现大量死苗、烂苗现象。与之相比,轻简化育苗通过大棚集中育苗,充分发挥了抗逆优势,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灾害影响,全省棉种平均发芽率在82%以上,比对应的营养钵育苗高5%,其中都昌县示范片出苗率高达95%;平均成苗率80%,发芽出苗至成苗阶段基本未受灾害影响,有效保障了棉苗移栽供给。移栽成活率高。相较于营养钵苗,轻简化育苗具有根多、苗壮、少病虫害、成活率高、无明显缓苗期等优点,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其中九江县人工移栽成活率98%,机械移栽成活率96%。
三省:
省种。集中穴盘育苗,减少播种量10-20%,提高出苗率5%,可以省种15-25%。省工:每亩减少苗床准备时间0.25天,制钵时间0.5天,苗床管理时间0.5天,大田移栽时间0.75天,即轻简育苗每亩可以省工2天以上。省地:培育一亩地的营养钵苗床占地
在示范区,棉农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比起营养钵,轻简化育苗移栽每亩可以节省种子约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