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储棉抛储方式的几点猜想
时间:2015/6/23 8:24:36|点击数:
2003年中国开始实行国储棉收储政策,特别是2011年制定了《棉花临时收储议案》,经过几年的运转实施,目前国家国储棉收抛储机制已日渐成熟、日臻完善,日益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举措,在管控棉花市场、维持棉农利益、确保纺织生产、稳定国民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多方因素影响,在2014年国家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新政,停止临时收储政策,自此棉花收储工作暂告一段落。
然而高位运行的国储棉始终是一个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中国棉花产销存预测,2014/15年度中国进口棉花155.4万吨,出口0.8万吨,消费量在807.3万吨,期末库存达1320.7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163.43%。如此巨量库存不仅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负担,而且也对国内棉花产业的稳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国储棉库存规模过高问题,在2015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发改委经贸司副处长尹坚说:“前些年国家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稳定了棉花生产,但也带来储备库存规模高于合理水平的问题。储备棉消化应当遵循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引导市场平稳运行等几个原则,要统筹考虑棉花种植和纺织行业发展,处理好稳定棉花生产与加快储备消化、扩大纺织用棉需求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批分期逐步消化,而且每批消化的方案将根据当期棉花供需和市场运行情况合理制定,提前向社会公布以引导市场预期的稳定”。关于抛储方案的具体细则,尹坚没有透露。
目前市场上关于抛储是否搭配配额的讨论很热烈,大致有三种观点:1、可能搭配2016年1%关税内的配额。为了尽快消化国储棉,提高国储棉成交量,可能会采取按比例搭售配额的方式。这种方式缺陷是增加外棉进口量,影响国产棉消化速度。
2、棉花进口一般贸易滑准税配额将与购买国储数量挂钩,以3:1比例发。早在2013年,抛储棉花遭遇困境,成交率只有35%左右,为了提高成交率,当时市场传言政府可能调整抛储方案,即每购买3吨国储棉可得到1吨进口棉花配额。虽然事后证明只是传言而已,但这种可能性也确实存在,毕竟大家对国储棉的质量颇有微词(尤其是三年临时收储时期),主动购买意愿不是很强烈,政府为了尽快消化储备棉,调整储备棉规模及质量,有可能采取这种方法。
3、竞拍国储棉按比例搭配国储库中的外棉。这种抛储方案得到了棉花圈大多数人士的认可,他们均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消化国储棉规模,而且不用增加进口配额,从而防止外棉进入国内市场影响国产棉花消费量。比如现在盛传国家计划抛储100万吨,2011年度储备棉四十万吨,价格13200。2012年度储备棉三十万吨,价格14200。储备陈年(2012年)美棉三十万吨,价格15200。类似消息是真是假,有待进一步验证。
以上是本人结合棉花产业特点以及市场观点对国储棉抛储方式的几点猜想,目前距离方案出台时间越来越近,究竟抛储会以怎样的姿态面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