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纱销售仍然冷清 商亏损面扩大
时间:2014/6/9 9:13:28|点击数:
据江浙、广东、山东等地的棉纱进口商、中间商反映,5月下旬以来国内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产地棉纱的销售仍然非常冷清(除个别品种越南纱因厂家、出口商不积极供货、交货导致询货上升),中间商C21S、C32SA级针织纱报价21200-21500元/吨、24500-24800元/吨,直接进口商的出货价较中间商低200-300元/吨。进口商普遍亏损范围扩大到500-800元/吨,部分3月中旬至少4月上旬订货的合同,平均C21S、C32S棉纱的亏损幅度或达到1000元/吨左右;中间商的利润从300-500元/吨下滑至200元/吨左右,各轻纺市场中间商入市、存货的意愿大幅下降。一方面担心接货后若无法在一个月或更短时间内销售出去,财务费用及仓储、装卸等费用将差价吞噬一空,中间商很可能“炒房炒成房东”;另一方面下游织布厂、服装厂资金紧张的状况加剧,货款不仅承兑的比例上升,而且老客户要求赊欠提货的现象增多(一个月内结清货款),中间商普遍担心流动资金被“套牢”。
从青岛、张家港、广东佛山等地调查来看,2014年4月份以后有一定量的棉花、棉纱贸易商因亏损、对进口棉纱市场不看好或因其它原因退出,少部分是因信贷额度收紧、外商不能及时交货导致错过销售时机以及国外纱厂、出口商贷源不稳定、品质不稳定造成索赔损失,总体看进入进口棉纱市场的单纯贸易商、投机商明显减少,一些保税货或5、6月份船期合同的商家也表示,待纱线抵港销售后退出进口棉花、棉纱行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外市场严重“背离”,3-5月份ICE、外棉现货及国际棉纱价格振荡上涨,但国内市场棉纱销售价却一蹶不振,C32SA级针织纱从26500元/吨一路下探至24500元/吨才勉强企稳,CIF价格上涨,人民币报价下跌,棉纱进口商普遍亏损较重;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棉花、棉纱门槛低,几乎100%信用证支付,再加上对中国市场进口棉纱的井喷的预期,从事棉花、化纤等相关产业进口的各投资公司、物流公司以及国内棉纺织厂、服装企业等等纷纷涌入,浙江某进口商表示,2012-2013年国内操作外纱的企业不过数百家,而且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但2013年下半年以来操作进口纱的直接进口商、中间商数量快速增长,至2014年上半年预计达到几千家,而且河南、河北、湖北、福建甚至新疆可谓商家“星罗棋布”,进口商间的竞争激烈,下游织布厂、服装厂的选择空间增大;进口棉纱的品种、产地也异常丰富,不仅传统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台湾、泰国等产地,还有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及非洲等产地的棉纱,但品种大多集中在C7S-40S,40S以上普梳和精梳棉纱则仅从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台湾等地进口。
目前,贸易商不断退出,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却逐渐进入,青岛、滨州、淄博以及张家港、佛山、中山等地纱厂、布厂甚至少数服装企业对经营进口棉纱的兴趣较高,一方面是由于下游出口、内销订单不景气,厂家资金普遍绷紧,服装厂、布厂开始试探向上游原料行业延伸,以期达到降低成本,保证供货品质的目的;另一方面棉纺厂、织布厂等对棉纱价格大幅波动的抵抗力增强,即使纱价大幅下挫,也可以通过自用织布、服装来消化部分亏损。据青岛一些贸易商反映,目前港口保税区、在途以及有意向订购8、9月份棉纱合同的买家60%以上是棉纺织厂,这一点从4月份以来港口外纱的销售商也得到验证;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一个多月来,无论乌兹别克斯坦、印度还是越南等地的棉纱,高配普梳纱的报价、抵港量较前期明显增加,JC32S、JC40S及以上支数棉纱签约、到港量明显下降,而且7月份以后国外纱厂、出口商C21S、C20S及以下支数棉纱CIF报价增多。业内分析,一方面是高支普梳、高支精梳纱的消费、需求进入瓶颈期,个别布厂为降低风险扩大低支纱的采购;另一方面3-5月份无论印巴还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墨西哥等国棉花供应以后期花为主,棉花品级、品质均大幅下降,纺C40S及以上高支纱难度较大,因此转而纺高配、针织C21S、C20S纱及C7-C16S环锭纺纱。
一些进口商表示,虽然自
青岛、杭州等地的进口商表示,预计截止5月底中国进口棉纱各主港保税、清关的数量预计在7.2-7.5万吨,集中在广州、宁波、青岛、张家港、上海等港口,中国贸易商、布厂采购进口棉纱的空间比较大,因此织布厂、服装厂和中间商大多合同中明确提出“包漂白、包染色、包上机”,而且买家货款基本是按每一步的比例支付,并不是一次付清,发生质量问题随时提出换货或索赔。4月中旬,宁波某棉纱进口商考虑到其在青岛、上海、广州的保税棉纱加上5、6月份抵港的外纱数量将达到5500吨以上,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提出下游中间商、布厂可支付5%-10%的货款足额提货,尾款一个月内必须付清,虽然棉纱出货大幅加快,但90%以上的尾款回收却非常不顺利,很多客户坯布、服装销售的回款期更长,无法一个月内付款,不得不延长至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由下游买家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支付财务成本。对于6-8月份的棉纱市场,看空的气氛仍在蔓延,一些存货的进口商短期或继续下调棉纱人民币报价,加快印巴及中亚产地棉纱的出货速度。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