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籽棉有价无市 收售心理相差悬殊
时间:2015/6/11 14:38:39|点击数:
据江苏盐城、南通两个主要产棉区的农业调查和市场评估,在一些镇村农户家中去年棉花收购价格水平总体较低,加上不少地区农民植棉因灾减产,在棉花收购价格一度高开低走的情况下,有些农民将籽棉晒干后贮存起来,待价出售。
时至眼下,业内人士估计当地民间至少还有不足上年总产量的一成的籽棉零存。以大丰市为例,有人估计,社会上存储的往年籽棉资源可能有50000公斤之多。但从问询的情况看,却是有棉的农户仍不思卖棉,收棉的也无太急切的心理去提价收购。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棉价是无法令棉农接收的。以盐城为例,自春节以来,当地籽棉收购报价大路货统棉价一直在2.80元左右徘徊无增,比去年秋后新棉上市时的价位每斤低0.15-0.20元。每斤3元的棉价,加上去年当地大多数农民亩产籽棉才200-300斤,那么一亩棉花收入七、八百元,有些农民不甘心,舍不得卖,家中存粮存棉有条件的农户干脆就把籽棉硒干或轧成皮棉束之高阁。所以在农村,家中存着陈年稻麦杂粮或皮棉的人家还是有一定数量的。
村民吴某告诉信息员,因为嫌棉价低,整个庄子春节前几乎很少有人家出售过棉,有少数农户家中竟有前年未售出的皮棉。“主要是价格太低,留作棉被用或出售比贱卖合算”老吴说。
大丰的几位收购企业负责人所在棉区,在与一些棉花经纪人的信息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多少还留有一些棉花资源,但大伙儿几乎都没有提价收下的意愿。他们认为,棉花社会散存零星积少才会成多,但并不知道农民一旦同意售棉后意欲将棉花卖到哪个企业,而企业也不可能提前通知农民将在某日某地以某价收购社会存棉;另外,就算是收购了仅剩的棉花,那究竟是加工还是继续储存,企业也感觉很难办。而若有某企业把分散收购到的陈棉集中于一两家去加工销售,棉区广大,企业无数,这笔集中费用会是多少,企业又不得不算算成本账。
其实从棉花收购企业来看,按照眼下的棉花收购报价,2.80元一斤的籽棉是能收的。按3级籽棉38%的衣分来算,百斤籽棉得皮38斤,得籽61斤(减去1%轧耗);按目前棉花报价,皮棉按6.50元计算,销售金额247元,棉籽按1.05每斤计算,61斤销售金额为64.05元,两项相加为311元,减去加工费,纵然现在棉市报价低,但企业仍有一定利润。鉴于这样的情况,有不少农户不愿售棉,进而形成了社会上一些陈年老棉的存在。不过,由于今年的各地植棉面积“大跳水”,必然会导致棉花企业大面积洗牌转向,而主产区的棉企转向已经开始。现在又有不少老农担心于今年秋后的棉花卖给谁。“都不种了谁还收,我们种了的,这棉花还有人收吗?”
这正是:棉市变幻,引发多重市景;棉农忐忑,未来棉路遍迷离;凤凰涅槃,重整棉市期于谁?民呼企盼,稳产保供才是真!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