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开发 > 市场信息

    山东巨野棉花企业转战新疆格局

    时间:2013/6/17 10:47:14|点击数:

      山东巨野棉花企业转战新疆已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10年当地多数棉企在新疆收购籽棉在内地进行加工,利用新疆籽棉与内地籽棉的差价赚取可观利润,少数棉花企业到新疆开厂进行棉花的收购、加工、经营。2011年国家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以来,国家只针对400型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收购,加之当年现货市场疲软,迫使巨野县200型加工企业开始陆续转往新疆经营。截至2012年年底当地几乎所有200型棉花加工企业放弃内地市场转战到新疆包厂经营,在新疆设厂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但由于有利润可赚,2013年他们仍计划然去新疆经营,其中大部分企业以承包棉花加工厂的生产加工为主,只有小部分企业收购、加工一起承包的,原因是:只承包棉花加工,风险小,工作单纯,有利于管理,只要不出大的失误或事故就有相当利润。因此现在200型企业正在以高额工资为诱饵招聘加工、经营的技术骨干,致使巨野县内技术人员颇受欢迎,而400型棉花加工企业面临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

      当地少有400型棉花加工企业转战新疆,主要原因:第一,巨野县植棉面积在60万亩左右,按籽棉单产270公斤/亩、衣分37%计算,亩产皮棉近100公斤左右,总产皮棉在6万吨左右,能够满足全县14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经营;第二,2012年巨野棉花丰产丰收,且品级质量较好,大多以329的品级进入国储,企业经营利润可观;第三,当地棉企多年来形成了买遍全国籽棉的收购加工习惯,目前他们已开始走访了解市场。

      另外,今年是执行棉花新标准的第一年,棉花加工企业已感觉到了加工质量的重要性,纷纷设法笼络技术人才,同时盼望着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国家标准,以利于今年度棉花的收购、加工、经营有序进行。总之内地企业转战新疆给巨野的棉企造成了收购.加工技术人员短缺,对新标准执行不利,给企业新年度棉花的收购、加工、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