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开发 > 市场信息

    中国不缺棉花 缺的是棉花定价权

    时间:2011/6/22 9:34:19|点击数:

        ★你不能看见众人排队购买汉堡包,就得出中国缺少馒头的结论。

        ★中国不缺棉花,缺的是棉花价格的定价权。

        ★洋棉花只能是补充,不能成为主流。这是两个独立的子系统。

        一、缺口论是阳谋——中国棉花产量和纺纱用棉量两者之间的供需波动被明显的放大了。

        “缺口论流行了多年,一直以为中国真的缺少棉花。

        但我的疑问是:棉花生长的六要素:土地,阳光,空气,水,物资机械,人(棉农和管理者),咱中国什么也不缺,物流成本和灾害性天气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也是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这些经济要素的价格都不比美国的贵(除了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怎么中国就缺少棉花呢?

        中国棉花缺口论的始作俑者便是美国农业部(UnitedStatesDepartmentofAgriculture,简称USDA)和欧盟农业委员会欧盟棉纺织行业协会(Eurocotton)。许多分析师报告引用他们的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可是大家别忘了,这两个机构的主要使命就是帮助他们国家的棉农拓展海外市场的,说白了就是帮人卖棉花的。他们的服务对象绝不是中国棉农和中国的纺织企业

        于是,他们想卖多少棉花,他们预测中国棉花的缺口就有多大。

        一直以来,对美国农业部操纵预测数据,影响商品价格的质疑声从来没有中断过。

        一项报告指出,在中国商人采购大宗商品以前,美国农业部的的报告数据基本是看多的,吹嘘未来预计的缺口有多大等等,鼓励中国企业大量购买。而一旦中国企业信用证开到,相关商品的价格迅速回落,然后美国农业部再进行数据修正。每一次的修正都会使得市场的参与者对未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产生预期想象,继而对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都不是美国农业部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而是请了很多美国的市场人士提供的二手数据,这些所谓的市场人士是干嘛的?还不就是卖棉花的。

        本人并非阴谋论者,但是你把历年美国农业部的预计-修正行为配合价格走势图看看,你自然会得出很我一样的疑问和结论。网上有数据,读者不妨自己上维基百科上去看看或者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类似的针对中国企业的案例很多,不是我想像出来的。

        中国拥有棉花产业链的四个最大,就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棉花消费潜能,最大的棉花市场潜力。正因为这四大特点,会引来无数的资金青睐,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出来。

    美国人为了石油可以发动战争,为了棉花销售搞点预计修正的数字游戏不足为奇。他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只要能敲开中国棉花市场的大门,配合国际炒家,哪个数据对他们管用,他们就用断章取义地采用哪个数据。国际投行唱多做空的事情司空见惯。可气的是国内有些分析师就跟着USAD鹦鹉学舌。

    目前,包括棉花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由欧、美、澳洲等国的产业寡头和金融寡头控制着。中国缺乏国际棉花市场的定价权。

        缺口论影响以及炒家的疯狂炒作,棉花价格从2010年的井喷行情2011年的高台跳水。庄家逼仓的手法娴熟,其结果就是农民受苦,纱厂受堵,国家受气

    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德州农民手中大量积压大量的棉花没有卖出去,此刻还在鼓吹缺口论者,若非掩耳盗铃之流,便是别有用心之人。

    二、洋棉花只能是补充,不能成为主流。这是两个独立的子系统。

        中国棉花总体上是供需平衡的,市场自会借助无形之手进行调节。洋棉花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这是两个独立的子系统,关联度不大。

        但是庄家利用时间差,制造隔夜效应,晚上(美国的白天)拉抬美国期货市场棉花商品的价格,引发第二天国内盘的跟风,这种围魏救赵的手法很古老,但往往很奏效。

        2000年以前,中国基本上不进口棉花,洋棉花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2年以后。那时候许多外贸订单由于使用三来一补的方式操作,尤其在南方沿海地区,外商利用采购美国棉花远期180天信用证的融资优势,锁定了价格,同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还有,洋棉花,主要是美国棉花,虽然其棉纤维的特点并不比我国的新疆棉花有多大的优势,有些指标甚至还不如我国的新疆棉花,但是由于美国棉花是使用机器采集,三丝几乎没有,可以用于生产漂白,浅色的面料,一部份国外品牌指定要用美国棉花,这也是造成洋棉花在中国有市场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国家今后大力推广机器采摘棉花,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中国棉农实行政策补贴或者逼迫美国消减给美国棉农的补贴,完善中国棉花品质检测的体系和技术,降低物流的成本,用经济杠杆调节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同时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避险功能,中国的棉农卖棉难和纺织厂买棉难的瓶颈就能被突破。

        农民兄弟的要求不高,他们不求暴利,稳定的收入就能使得他们主动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从而达到棉花产量和纺纱锭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随着人民币升值,纺织品外销订单的比例会逐渐减少,某些品牌服装对洋棉花的依赖也会逐步减少从而导致进口量也会逐步减少。不远的将来,中国纺织企业用的棉花几乎可以不用进口,国产棉花逐步替代大部分的洋棉花指日可待。

        由于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者购物欲望,纺织品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棉花需求量自然会减少很多。未来几年,可能库存棉花会多到农民看着都发愁。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国人两年不买衣服,衣柜里的衣服也足够穿了,我说:即使3年棉花不进口。。。天也不会塌下来。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