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时间:2014/6/16 10:20:14|点击数: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五大棉花生产国中,中国棉花单产最高,2012年我国棉花生产面积占全球的15.4%,总产却占到了26%。由于我国棉产品每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的30%左右,按理说国产皮棉全部供消费都不够,可每年却从国外进口消费量的70%,国产皮棉只消费了少部分,而大量的国产皮棉则由政府收储在仓库,以确保植棉农民的最低收益。
棉农收入低,植棉面积逐年减少。
调研显示,近3年来全国植棉面积由常年的530万hm2减少到400万hm2,预计2014年还将减少到350万hm2左右,如此下去将大大地影响到我国的民生基础。
棉种行业严重亏损,棉种市场混乱。
一是棉农收益逐年递减导致植棉面积递减,棉种销售数量也随之递减;二是棉种市场价高不减,棉农自制自留种递增;三是种子生产用工成本逐年递增,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本销售;四是贷款经营,库存增加,损失逐年扩大。鉴于上述4方面原因,棉种行业为求自保,棉种市场因而乱了规矩,有法不依,假冒伪劣种随处可见。
国家损失加重,政策难施。
一是国家为稳农强基,逐年实施高于市场收购价贷款收购库存,加重财政补贴;二是棉农收益下降,势必影响国家对农村经济政策的推行和改革进程。
棉农收益和植棉面积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籽棉单产连年徘徊在225~250kg/
棉种企业亏损严重的原因。一是目前棉种企业 规模小,难御市场风险;二是管理不规范,普遍质量意识差,生产加工后的种子难以达标,有些甚至人为掺假使劣,以假乱真;三是种多混乱,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主打品种和品牌;四是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有些企业售后根本无服务,更无诚信可言。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