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轻简化技术推广”成未来种植选择
时间:2014/4/11 9:02:06|点击数: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棉花生产雇工费用的不断增加,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必然选择。”
董合忠说,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代替人工作业。包括机械耕地、铺膜播种、植保、中耕追肥、拔柴、秸秆还田、收获等内容。核心是播种、中耕追肥、植保和收获等环节。采用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施药等作业机械进行田间管理,能大大提高工效。
机械化秸秆还田。11月上中旬,棉花收获结束后,利用机械的砍、切、撞、搓、撕等方式直接将棉秆粉碎撒布地表,结合耕地翻入地下。可起到避免棉花秸秆浪费、培肥地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土壤深耕。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冬翻耕晒垡,耕深由
适时灌水造墒。非盐碱地在播种前15-20天左右灌水造墒,灌水量为每亩60-100立方,采用窄畦灌。
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棉田草害十分严重,必须严格控制。以播种前混土和播种后盖膜前立即喷洒地表的两次用药除草的效果最好;混土施用:棉田整平后,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20ml,对水40
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黄河流域棉区传统植棉的方法是,采用大播种量,出苗后疏苗、间苗、定苗,用种量大、用工多;棉花对密度有宽泛的适应性,每亩2000-5000株产量差异不显著;对株距的均匀程度有一定的适应性。正常播种:每亩
减少中耕、简化施肥。根据劳力和机械情况,一般棉田中耕次数可由目前的6-8次减少到2次左右,分别在定苗前后和蕾期进行;速效肥与缓(控)释肥配合施用,一次施肥代替多次施肥,减少施肥次数。6月中下旬盛蕾期前后的中耕最为重要,不能减免。可视土壤墒情和降雨情况将中耕、除草、施肥、破膜和培土合并进行,一次完成。
合理密植、简化整枝。棉花主茎上生有叶枝,叶枝可以去掉、也可以保留利用,只要措施合理,棉花不会减产,说明棉花自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
垄作种植。垄作,并和滴灌、高密度、简化栽培管理等结合一起,是增产增效的重要途径。
董合忠介绍说,目前,沾化县已建成了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基本解决了机采棉后续加工问题。综合对比当地机采棉各项成本与人工采棉各项成本,机采棉较之人工采棉每亩至少能节省200元费用。
“但是从目前的试验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董合忠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量减少:喷施脱叶剂一般减产10%以上,漏掉棉花8%左右,两项合计减产18%以上;二是棉花品级下降的问题还没有有效方法解决,农民对高密度栽培不适应,风险大;三是机械、品种、种植管理技术还不配套,都需要改进;四是农民是否用得起机械采收,也是个问题,还需要一系列扶持政策。
另外,根据山东棉区的实际情况,董合忠说,我省棉花轻简化栽培需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在一熟制棉田实现轻简栽培,后在两熟和多熟制棉田实现轻简化栽培。第二步是先实现初步轻简化栽培,再实行全面轻简化栽培。初步轻简化是指除机械化采收以外,其他全部过程皆实行轻简化栽培,包括轻简化备播和轻简化管理。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