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价格有所调整 进口商赌市场
时间:2013/9/3 11:19:35|点击数:
8月下旬,国际棉纱出口开始细化,占据出口市场主体的印度、巴基斯坦棉纱CIF价格有所下滑,调整幅度普遍在0.02-0.04美分/磅。
8月30、31日青岛、上海港产地为越南、印尼C21S、C32S棉纱的报价集中在22800-23200元/吨、25000-25300元/吨,低于同支数印度棉纱300-400元/吨。山东某中型织布厂表示,8月中旬从印尼进口了15个柜的C32S棉纱,但由于配棉低、捻度小,上整经机断头率过高而无法使用,近日正与印尼出口商商谈退货、索赔事宜。有的布厂和中间反映,与印度、巴基斯坦棉纱相比,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棉纱“小样”和“大货”的差距更大,有的检验后根本不能使用。潍坊昌邑某厂采购的5个C32S货柜中竟然混有21S、16S和10S纱,而印尼出口商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大货”情况,只负责代为向生产厂家协调换货或索赔,没有退货的可能。
另据了解,进入8月下旬以来,江浙等地进口企业纷纷加大了港口棉纱的销售力度,降价幅度普遍在200-300元/吨,浙江某大型贸易公司因上海、宁波、南京、张家港等地囤纱近1万吨,9、10月份仍有近5000吨棉纱到港,而公司开信用证和付汇的压力已相当突出,因此提出一次性采购10个柜让利300元/吨;一次性采购30个柜及以上,降价500元/吨,从市场反应来看,效果并不理想,30、31日两天仅出货10个柜左右。
从调查来看,在印度、巴基斯坦棉纱降低0.03美元/公斤报价后,仍有一些中国进口公司、布厂询价、订货,而品种主要集中在C32S、C21以及C10S上,对C40及精梳纱的需求并不大,主要原因有“三赌”;其一是赌2013年9月份开始中国政府20400元/吨敞开收储皮棉后,国内棉花、棉纱的价格会应声上涨;其二是赌人民币汇隆“升值”的概率远大于贬值,赚取利率差;其三是赌棉纱中间商、下游布厂和服装厂原料库存已处于“脚面”以下,9、10月份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某宁波企业表示,如果8月下旬或9月上旬出货,进口棉纱一吨至少要亏损300-500元/吨以上(前提是棉纱品质不能出问题),而且即使下调500元/吨客户也未必接受,下游布厂和中间商目前赊欠或部分赊欠提货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只能硬扛着不销售,除非资金链出现问题,相信9、10月份棉花、棉纱市场会“苦尽甘来”。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