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纱量疲软 贸易商再挺价
时间:2017/7/14 8:54:31|点击数:
据江浙、广东、山东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映,7月上旬以来清关外纱、即期和远月船期越印巴纱等报价连续持稳,纱厂、出口商和国内中间商调价的意愿不强,但签约、出货难度上升,有的贸易商甚至现一周未开张的情况。进口JC21-JC32印度、越南纱的交投降温较为明显,前期因保税库存偏低而询价、提货相对活跃的C8S-C16S巴基斯坦赛络纺纱近半个月来也接连跳水。
青岛某贸易商表示,虽然6月上旬以来ICE棉花期货大幅下挫,带动2017/18年度美棉、澳棉、西非棉、乌棉等棉花FOB、CNF、CIF报价全面回调,内外棉花的差价拉大到1500元/吨左右,但由于缺少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国外棉花大跌的利好与中小纺织企业、棉花贸易商毫不相干,因此一些投资机构、涉棉企业认为,棉花进口被堵住,但不受进口配额限制的棉纱进口必将成为中国纺织厂、服装厂、外贸公司寻找的突破口,棉纱替代棉花进口的趋势形成,进入或计划进入进口棉纱操作的企业不减反增。
对于进口棉纱量疲软,价坚挺的原因,笔者简单归纳如下:其一、6月下旬以来虽然ICE、美棉等价格大跌,但印度棉、巴基斯坦棉无论轧花厂出厂价还是远东主港报价却居高不下(巴国内棉价甚至逆势上涨),印巴等国纱厂没有下调纱厂的空间;另外印度GTS的推行使纱厂感受到比较大的成本压力,纱厂、出口商联合抗议。如7月11、12日中国主港C/ASM1-1/8〞、SM15/32澳棉的CNF报价分别为82.50-82.70美分/磅、85-85.20美分/磅,但S-61-5/32〞的报价却高达85.50美分/磅,与EMOTSM1-1/8〞的报价倒挂幅度超过6美分/磅;其二、棉纱价格调整有较长的滞后性。6月下旬来无论越南、印尼、土耳其还是印度等纺纱使用的美棉、澳棉签约期主要是3-5月,ICE主力合约盘面价格集中在72-76美分/磅厢体,C/ASM的合同价格大多在87-91美分/磅,成本支撑纱厂不得不挺价;其三、近期美元指数走弱,印度卢比、越南盾、巴基斯坦卢比等对美元汇率偏强,导致外纱报价难以向下调整。美元指数在6月30日触及95.47的9个月新低,随后展开筑底行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联储的进一步紧缩政策逐渐趋于明朗化,且特朗普新政措施也将落地在即,在今年下半年,美元走势将回归强势。
从调查来看,目前青岛、上海、广州港已清关C21S、C32S越南纱报价约21100-21300元/吨、22800-23000元/吨(品牌纱,不包漂);而C21-C32S印纱报价高于越南纱200-300元/吨,JC21、JC32S精梳纱则高于越纱500-700元/吨。江浙、山东等地的织造、贸易商反映,虽然从内外棉纱的差价来看,C32、C40S已降至300-500元/吨,较4、5月份动辄1200-1500元/吨的差价大幅缩小,但如下三个因素制约采购外纱:首先,纺织服装淡季到来,C32S及以下低支纱订单萎缩的比较明显;其次,由于美棉、印度棉及其它产地棉区供给到了后期,配棉品级、品质下滑,纱线品质不稳定、交货也不及时;再次,从终端向中游、上游蔓延的现金流趋紧、货币政策收紧越来越突出。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