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棉抛售已箭在弦上
时间:2016/1/15 8:48:25|点击数:
最近棉市最大的热点话题莫过于“抛售储备棉”,虽然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是绝不是空穴来风,实施了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中国的国储棉库存估计在1,100万吨左右,储备棉的棉花库存占了世界棉花库存的一半,三年的收储政策,本想用国家储备的方式来维持棉花种植,从而保障纺织厂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结果却弄巧成拙。更高的棉价意味着棉花流向国家储备库,而却没有满足纺织厂所需的供应量。
由于纺织企业的棉花直接进口规模受到配额限制,因此很多企业转而购买进口棉纱,致使进口棉纱数量不断增加,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历史数据计算,2015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99.94万吨,同比增加21.93%;累计出口棉纱28.9万吨,同比减少20.21%,进口棉纱进一步抢占国内纱线市场。除此之外,棉价高企成为了推动纺织业主们在东南亚等成本较低的市场设立工厂的又一个因素。
政府面临出售旧棉的压力,棉花存储时间越长,质量越难保障,而且会加大存储成本。由于政府设定的价位不具有吸引力,去年的一次抛储活动仅售出不到6.4万吨,远低于100万吨的目标。今年会抛售出多少棉花,什么时间以多少价格轮出,将取决于棉花的品质,以及纺织厂对那些已储存一年以上的“老”棉花有多大的购买意愿,这些都是棉花市场关注的焦点。
抛掉手中的国储棉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供需平衡最终必须得到恢复。澳大利亚在1991年结束了扶农政策之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彻底抛空储备羊毛。在这个过程中,农牧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不过自由市场创新最终战胜了国家控制。国储棉可能也要经历一个类似的阶段。
顺风棉花网认为抛储备棉有利于降低纱厂的原料成本,储备棉的抛售将进一步拉近国内棉棉价的距离,短期看对棉价有压制作用,而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整体棉纺行业的发展,原料价格高于进口棉是一直制约棉纺行业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
小资料
为稳定棉花供应、安抚棉花种植地区的棉农,中国从2011年起设置了棉花最低收购价,并开始储备棉花。
2011年棉花度(2011年9-2012年8月)以每吨高于世界市场均价(A指数)约34%的19800元的价格收储了337万吨,让中国棉花当年库存超过600万吨,库存量和消费量比达到67%,远远超过了过去30年平均52%的水平。
2012年9月,政府决定再次启动棉花临时收储,并把每吨棉花的收储价提高到20400元,这个价位高出A指数80%,结果当年政府买下了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90%的棉花,收储662万吨,并将棉花库存增加到900万吨以上,达到全年用量的115%。
虽然2012年棉花度(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纺织业,专家均呼吁政府关注过量收储棉花问题,但收储政策竟然还得以继续,2013年再收储500万吨,造成2013年底中国棉花库存量超过1150万吨。
本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