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学习资料

    重视棉花生产水平 提高棉田种植效益

    时间:2015/11/25 18:01:06|点击数:

    摘 要: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由于受到市场、品种、气候和政策的影响,棉花生产面积和总产量连年处于逐步下降态势,生产的棉农生产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为了扭转当下此种情形,本人分别从育种、植棉全程机械化、农技服务、加大政策扶植和种植模式等五方面阐述了观点,以达到固棉强基之用。

    关键词:棉田;植棉;政策;全程机械化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持续深入,国家对国产农产品的依赖度逐步下降,尤其是近五年以来对国产棉花利用率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由于收购价格偏低,植棉产量也稳中有降,种植补贴又非常之少。据统计调查,20132014连续二年洞庭湖区棉农80%以上为亏本种植,少数棉农连工钱都赚不到,何谈来年生产种植。在这种情况之下,棉农明年直至往后棉田种什么?怎样种成了当下棉农心中最隐忧的一件大事。就此问题本人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当前植棉现状

    1外棉状况  据查全球现有75个国家在生产原棉,植棉面积占耕地总量的5%左右,而亚洲占到了植棉面积的70%以上。目前产棉面积和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印度、埃及、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几个国家。尽管中国的单位面积产量排在第一位,但美国是总产和原棉出口最大的国家。中国每年原棉需求总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但自产原棉总量1000万吨左右中只用了750万吨左右,多出的450万吨原棉全部来自进口。而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印度、埃及等价廉质优的国家。由于他们产出的原棉到港价格每吨比国产储备棉要低近三分之一,且绒长质优利于高档纺纱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产出成本要比我们低许多,品质要比我们好,棉纺企业愿意购进。

    2内棉状况  我国棉花种源是在3000多年前分别从东南西三方疆域传入。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只是作为花而欣偿,比中美洲国家对棉花的利用要晚许多年。尽管目前我国植棉单产水平高于其它国家,但品种资源较为单一,高产优质高抗品种较少,整个植棉过程基本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单位面积产出成本远高于美国等国。前些年国家采取少量棉种补贴和国储棉政策,提高了籽棉收购价格,暂时稳定了棉花生产面积,但终不是长久之计。从2013年起国家取消了国储优惠政策,而只确保新疆高品质棉区。那么黄河长江流域两主产棉区近2/3的棉农棉田怎么办?是转行改种还是继续植棉?这是当前摆在我们所有涉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当前面临困境

    1植棉收入低  例如湖湘棉区尽管有着近千年的植棉历史,棉田种植模式一般每年为二茬栽种:棉花—油菜(或其它短季作物),以植棉为主产收入,冬种春收作物为附。自2000年以来,全省常年植棉面积在280350万亩之间,90%以上种植杂交棉品种,均产籽棉一般每亩在200250公斤之间,每公斤籽棉收购价8元左右,每亩收入大约1800元上下,除去直接成本每亩收入可得1000元。但近二年由于取消了国储政策性补贴,籽棉收购单价每公斤直降2元以上,大部分棉田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和恶劣气候的影响,每亩籽棉减产2550公斤以上。这样一来导致大部分棉农辛劳一年不但一元钱挣不到,少数棉农还倒贴成本费用,真是苦不堪言。

    2国补政策偏  对于影响国计民生重要物质的生产,发达国家一般均采取政府补贴,确保产品生产面积和质量的有效供给。我国在前些年对棉种补贴和籽棉收储采取了一些政策,尽管力度不大,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稳棉保收作用。可在二年前国家考虑到国储棉实施费用太高难以承受而取消了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的补贴政策,只保留新疆高品质棉区籽棉收购补贴政策。这样做整体大局上是利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但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棉田生产往何方向发展来确保原棉农的生活生存收入,必须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3科技含量差  全国目前6000多万亩生产棉田,绝大多数均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人工操作施肥打药和采摘,只有新疆建设兵团植棉面积采用机械化生产,但与美国等国植棉全程机械化操作相比仍有一段差距。其次,棉花生产区域品种多乱杂现象极其严重,生产地的品种管理和品审程序标准极不规范,导致籽棉产量品质低下。再次,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极其稀少,且稳产性能也不好,主要是选育手段和方法落后,品种资源差而少,加上品种资源科技创新力度和效果不够所导之。这三方面原因综合起来说明我们植棉整体水平科技含量差。

    4植棉前景难  处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棉花生产究竟要怎样做才能保住棉花生产大国和国棉自足大国的地位呢?本人认为不是一年几年能解决的难题,必须要做短期和长期二种打算,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对棉花生产者而言确实难以预测其发展前景,政府和科研及推广部门只能脚踏实地、步步推进做战略性思考调整。既要确保现阶段棉田棉农生产收入不降低,又要尽快加大力度创新品种和科技植棉规范化,以利迅速赶超其它植棉效益高的国家。

    三、当前破困措施

    1提高育种水平  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必须是良种良法,良种则是摆在第一位。目前,我国棉区推广种植的所有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之上,各方面特性没有太多的显著性差异。据估测我省几个产棉大县每年种植的棉花品种均在100150个之间,而美国的四大产棉生态区,每个几千万亩的生态区只种植几个棉花品种,产高质优。另外,我国已推广使用的抗虫杂交棉BT单、双价基因基本上是从美国引入导进本国品种后选配而成。我国到目前为止,针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根本无法有效,每年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品种选育单位必须尽快转变品种选育路线思维,打破原有传统常规方式方法,积极创新突破性新基因和先进的分子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水平。我认为短期内应育出二类生产上急需解决的新品种:一是产高质优多抗,尤其是抗枯黄萎病新品种;二是适宜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早、密、矮新品种。

    2加速宜机进程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意会着农村人囗逐步移居城镇,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原来精耕细作的劳动力水平得不到保障而产生耕地撂荒、弃耕或粗放管理,这也是籽棉产量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本人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只有将宜棉面积逐步集中,采取土地流转集中承包或成立棉花生产合作社,加速研制因地制宜的全程机械化设备设施的生产和推广,切实减轻植棉劳动强度和直接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棉农的植棉收入,达到长期稳定国产棉生产和棉农收入及减少外汇支出,利民又利国。

    3搞好农技服务  一方地域农技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农业发展及农民收入民生的大问题。因此,提高棉区农技服务水平功能,增加棉农收入至关重要。要做到一是完善农技服务机构和高素质服务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服务经费和有效的服务机制;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培训棉农植棉和全程机械化操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搞好土地承包中央相关政策的宣传,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尽量集中连遍种植棉花,以利植棉全程机械化的实施;四是在棉花全生育期及时指导棉农实施科学化全程管理,确保棉花生产高产优质,有效减少棉花病虫害的损失;五是对棉农生产资金、机械化操作及产后收储运输等方面实施全程服务。

    4增加扶补政策  农业历来是我国的传统产业,除粮食生产之外,棉花生产更是我国主要基础支柱产业之一。在当世国情下却又是一个弱势产业,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商不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此而言,国家对基础产业必须加大政策性补贴。国外对农作物生产性补贴不是什么新闻,而且补贴额度非常之高。尽管近些年国家对水稻棉花等几个大宗农作物进行了少量补贴,但却是远远不够,持别是棉花生产的气候和市场风险比较大,棉农的的生存收入都难以保障。我认为国家在全盘考虑国计民生内容的同时,应加大力度支持棉农植棉的生产补贴,在现已有补贴基础上至少达到五倍以上,这样才能起到稳棉固农基础的作用。

    5改套种植模式  棉花在所有一年生农作物生产中其全生育期是属较长的一种,除在本季生产收入达到最大化外,在其前后期生产中可利用空隙时段进行其它特种作物的套种,改一年二茬增为三茬作物种植,以提高棉田的整体经济收入。其次,对于部分宜种其它稳产高效作物的棉田,可改种其它作物。如水稻、蔬菜、玉米等等,但切不可一窝蜂式追赶以免受到更大的损失。(肖立一)

     

    本文来源:湖南棉科所     作者:肖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