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实用技术

    棉花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12/4/8 10:47:04|点击数:

    名称 棉红蜘蛛又称棉叶螨,学名: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属蜱螨目,叶螨科。异名T.Telarius。别名棉红蜘蛛、棉叶螨。分布在全国各地。我国棉花上主要有4种叶螨: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土尔其斯坦叶螨、敦煌叶螨。其种类较多,为害棉花的叶螨总称棉花红蜘蛛。其中,在甘肃河西地区为害棉花的叶螨主要为截形叶螨和甘肃棉区特有的敦煌叶螨,土尔其斯坦叶螨。
        
    形态特征 成蜗雌体长0.50mm,体宽0.30mm;深红色,椭圆形,颚体及足白色,体侧具黑斑。雄体长0.35mm,体宽0.20mm;阳具柄部宽大,末端向背面弯曲形成一微小端锤,背缘平截状,末端1/3处具一凹陷,端锤内角钝圆,外角尖削。
        
    成虫体积很小,身长约0.250.510mm。雌大雄小,相差近1倍。雌虫卵圆形,雄虫近圆形。体色多种,有浓绿色、褐绿色、黑褐色、黄红色等。
       卵呈圆球形,光滑,直径仅0.10mm多,初产时是透明无色的、逐渐变为暗色,孵化前可透出红色眼点。
       幼虫呈近圆形、透明,有红的眼点,只有3对足,取食以后体色变绿,体长约0.150mm
    若虫体色较深、体侧有明显块状色素。4对足,体长约0.200mm
        
    为害症状 棉花叶螨的成、若螨均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叶绿素变色,一般一片叶上有叶螨5头以下时,叶片出现黄斑,超过5头时出现红砂斑,个体较多时,红斑扩大,受害严重时叶片焦枯,最后脱落,幼苗被害严重时,造成死苗;蕾铃期受害,增加蕾铃脱落,铃重减轻,产量降低。
        
    棉红蜘蛛以成若螨聚集在棉叶背面吸食汗液为害,开始为害时棉叶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以后逐渐变红。发生严重时,棉花叶片大部变红,如火烧一样,后脱落,造成大面积严重减产。
       发生规律 棉花红蜘蛛是甘肃河西地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从棉花苗期到棉花生长中后期均可发生为害。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23次高峰,高峰期间常常卵、若螨、成螨同步出现,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1年可发生1215代,每年9月中下旬从雌成虫群集在除棉田枯枝落叶下、土缝内、以成螨蛰伏越冬外,田外杂草中、土下、树皮下均可越冬,成螨有休眠型也有活动型,有的地区还可以少数卵及幼螨越冬。第234月份,当气温上升达57 时,越冬虫态便开始活动。棉苗未出土时,先在棉田外杂草或早春寄主上繁殖,繁殖12代,其后陆续迁入棉田,5月上中旬开始在棉花上为害。棉花红蜘蛛繁殖较快,并且数量大,20 以下,17d可完成1代,28 以上78d就完成1代。1头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120粒。棉红蜘蛛靠自身爬行和风、雨、昆虫、流水、人类行为、鸟类等被动传播。因此棉田外的螨源与棉田内发生为害的关系甚为密切。
        
    防治策略与方法 棉叶螨繁殖很快,在防治上要加强对越冬寄主的处理,全年消灭虫源,棉田控点、控株。棉田发生时,控制其在点发生阶段,力争把棉红蜘蛛消灭在6月底以前,保证棉花不受害不减产。
        
    对叶螨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挑治为主,点、面结合的防治原则。
    1
    农业防治
        应重视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控制棉红蜘蛛虫源基数。
    1.1
    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晚秋早春清除田埂、沟边、路旁的杂草以及靠近棉田村边、坟地的杂草;重视秋冬深翻地,并进行冬灌。
        
    冬春及生长季节实行空行耕翻,清除田埂、沟边、路边的杂草,减少虫源。
    1.2
    控制虫源,避免在棉田中间作或套作玉米、大豆、芝麻、瓜类等作物,棉花、玉米间作田应及时摘除玉米下部老叶并带出田外,玉米、豆类等作物成熟后抢收离田。
    1.3
    选种抗螨品种。一般选种叶片下表皮较厚,茸毛较长的棉花品种,不利叶螨取食。
    1.4
    棉花苗期,结合棉田管理,发现棉叶上出现黄白斑点,立即抹去叶背的虫子。
    1.5
    棉花生长中后期,摘掉中下部虫多的棉叶装在尼龙袋内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沤肥。
    1.6
    抗旱。干旱年份棉田应及时施肥并抗旱。
    1.7
    加强棉田水、肥管理,保证棉花长势良好,减少螨类为害。
    1.8
    结合农事操作,及时间苗、定苗、拔除有螨苗,并及时集中处理。
    2
    执行螨类大田防治的五字方针,即查、插、摘、抹、打
       查:查被害株;插:发现被害株插上标记;摘:摘除棉株下部有螨叶片,并带出棉田销毁;抹:抹去棉株中、上部叶背的螨;打: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3
    药剂防治
    3.1
    防治指标
      苗期的红叶率7%17%
      蕾花期红叶率5%14%
      花铃期红叶率3%7%
    3.2
    农药品种及施用浓度
      20%三氯杀螨醇:1 0002 000倍,亩用量2540ml。在红蜘蛛已产生抗性的地方用800倍液。
      石硫合剂:波美度0.200.30度,控制期5d左右,由于不能杀卵,1周后应第2次喷药杀死孵出的幼螨。
      50%久效磷:稀释2 000倍残效期1周以上。
      80%的敌敌畏和20%三氯杀螨砜:41混合喷施。
      50%甲氨磷浸种:将棉籽重量0.80%1%的甲安磷对水100l浸种50kg,控制麦收前的红蜘蛛,兼治棉蚜和小地老虎。
      15%涕灭威(铁灭克):在播种穴内或沟施颗粒剂300g/亩左右,控制螨害可达70d左右。
      25%杀虫脒水剂:5070ml/亩螨特、杀螨酮。
    3.3
    药剂选择及防治方法
    3.3.1
    内吸性药剂涂茎。将久效磷等内吸性药剂(可以混入35倍废机油作为缓释油),涂于棉株基部第1层果枝下部主茎的一侧,可防治棉红蜘蛛,兼治棉蚜与盲蝽。药带宽度依棉株大小而定,一般7月中旬前在35mm7月中旬后在510mm。药剂随棉苗生长,集中在嫩头和新叶,害虫取食时吸入药液致死。
    3.3.2
    点片挑治。多日无雨、高温、气候干燥时,密切注意棉田红蜘蛛发生情况。在点片发生、尚未扩散蔓延危害时,选用高效农药点片挑治,并适当扩大喷药范围。
    3.3.3
    喷药防治。交替使用速螨酮、功夫菊酯、阿维菌素、三氯杀螨醇、双甲脒等杀螨剂及其复配剂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药液重点喷在棉叶背面,同时兼顾全株,套种作物也一并喷到。棉田红蜘蛛发生严重时,应在喷药57d后再喷1次。转Bt基因抗虫棉对红蜘蛛不具抗性,仍需重视棉红蜘蛛的药剂防治
    3.4
    重点防治田为:麦棉轮作及前茬杂草较多的棉田,对有螨株率达20%或者百株螨量达200头以上的棉田应立即开展防治。
    3.4.1  20%
    施螨清EC 30ml/
    3.4.2  34%
    螨绝星EC 100ml/
    3.4.3  73%
    克螨特EC 100ml/
    以上药剂手动药械对水30~40kg,机动药械对水10kg喷雾。
    4
    保护天敌
        棉田内的草蛉、食螨瓢虫、天点蓟马和捕食螨都是棉叶螨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红蜘蛛的主要天敌有多种,草蛉,捕食性螨类,六点蓟马,小黑瓢虫,小花椿等。
        
    使用选择性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双甲脒、单甲脒等,以减少对天的的杀伤作用
    5
    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5.1
    及时消除田间杂草 田间和地边的杂草既是红蜘蛛的重要越冬场所,又是从超冬场所向田间转移为害的大本营。所以及时、多次进行消除杂草,对消灭红蜘蛛的发生与为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2
    药剂防治 对红蜘蛛进行药剂防治时,除去选择农药种类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喷药的方式方法,一般的害虫是采取逐行逐块流水作业防治,而对红蜘蛛则应采取划圈喷药防治的方式,就是在红蜘蛛点片发生的初期(从叶面的失绿变白和变红、叶背的细丝网,可直接看出发生的范围和面积,立即用喷雾器喷一个农药包围圈,圈的范围要略大于发生的范围,然后对包围圈内的作物,进行彻底喷药,以防红蜘蛛的扩散。至于农药的种类可选用1 000倍液的三氯杀螨醇或800倍液的乐果或1 0001 500倍液的螨卵酯(有效杀卵剂)1 000倍液的杀螨特进行喷雾。发生面积大时,可用喷雾、喷粉相结合的方法,粉用剂如3%的杀螨特或1.50的乐果粉。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