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实用技术

    棉花生产误区与增产途径之密度篇

    时间:2011/9/17 17:30:53|点击数:

        在当前的棉花生产中,留苗密度过大是很多棉农的一种通病,由此造成的两难两多”——难打药、难坐桃、病虫多、黑桃多,严重制约着棉花的高产高效。对此,笔者和广大棉农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问他们一句话:种棉花,你是想收棉花呢?还是想收棉花秆呢?看似很幼稚的一个问题,却让很多棉农一下子明白了笔者的用意。笔者提倡合理稀植,宁稀勿密,因为棉花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可让由于稀植节省下来的一部分肥料由供应棉棵转向供应棉桃,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三朗乡北镇村推广同样一个免整枝棉花品种,村里大多数棉农都是按照技术要求亩留苗12001800株,亩产310405公斤。可是,一卢姓棉农亩留苗1700株,却把叶枝全部打掉,结果最后亩产250公斤左右;一李姓棉农亩留苗3000株,一个叶枝也未去,并在雨前浇了一次透水,也没有进行化控,以致造成植株旺长、田间郁蔽,蕾铃脱落严重,最后的亩产也只有250公斤左右。另外,该村一尹姓棉农按照1行距单行、等距免整枝种植,按株距47厘米(每亩1419株)留苗的折合亩产310公斤;按株距33厘米(每亩2021株)留苗的折合亩产250公斤左右,稀植的比密植的每亩增产60公斤左右。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七级镇、南宫市北胡办事处和王道寨乡种植的是常规整枝棉花,亩留苗4000株的比6000株在正常年份不少收,在多雨的2007年,稀植的棉田相对密植的每亩增产2550公斤。

      为什么很多棉农贪苗”“喜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过去老思想的束缚,种惯了小株形、结铃性差的老品种,仍然认为有苗有产量,苗多产量高,只考虑多留苗,不考虑烦琐整枝的费时费工和由于田间郁蔽造成的弊端。二是在过去许多年里,很多棉花品种的抗病性普遍偏差,一场大雨过后,就是满地的死苗,棉农都怕啦!这样一来,对于种植那些抗病性差的老品种或一些说得好、长不好的所谓好品种来说,一些密植的棉农倒是屡屡歪打正着。于是,很多棉农种植棉花时越留越密。然而,随着一些省工省力的免整枝棉花品种和一些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逐渐增多,以及一些单株生长量大的杂交棉品种开始进入市场,很多穿着新鞋走老路的棉农一下子无所适从了。现在,虽然越来越多的棉农认识到了稀植的好处,但是到了间苗的时候却又舍不得拔苗,这也是一个较普遍问题!

      当前,免整枝棉花品种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棉农的赞许和学术界的认可。免整枝棉花是依靠35条叶枝而多结铃(肥力越高,叶枝也越多),单株结铃数量是传统整枝棉花的12倍。所以,必须给棉株足够的生长空间。

      综上所述,棉花留苗一定要根据地力条件和种植品种的密度要求而合理留苗,栽培完全免整枝的棉花品种,密度相当于当地普通整枝棉花品种的2/31/2即可(肥力越高越要稀植)。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