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实用技术

    水田改棉田 早衰预防

    时间:2011/11/16 8:56:09|点击数:

    近几年来,随着棉花价格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结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水田改种棉花的面积越来越大。据调查,棉花与水稻兼作的地区调整面积最大,一般新增棉田中,水改旱的棉田约占50%左右。湖北省汉川市刁东棉花原种场现有棉田面积8000亩,其中有2000亩是近几年由水田改种的棉花。该场长新铺村,原有棉田只有500亩,现在已扩大到1300亩,增长了16倍,其扩大的面积主要是由水田改种的。

      从水田改种棉花的实践情况来看,农民从中品尝到了一些甜头:一是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可以提高供肥能力,据研究,碱氮可提高389%,速效磷可提高165%,速效钾可提高184%;二是能消灭和抑制棉田部分杂草;三是能降低部分病害和虫害;四是能节省防除杂草、防治病虫的成本;五是能提高产量和效益。

      但从笔者在不少湖北省的县市大田棉花生产调查的棉花长势长相情况来看,水田改种的棉花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改种的前三年,一般棉花长势较好,产量较高,但连续种植多年后,棉花的早衰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种植抗虫棉棉花的水田,棉花更易出现早衰造成减产,主要原因是钾肥流失较多,桃肥投入不足;二是水田改种的棉花前期发育较迟,中期容易疯长,后期烂桃较多;三是有些水田新改的棉田,土壤比较板结,通透性能较差,易使微生物活动减弱,养分释放较迟缓;四是部分水田改种的棉田,排水不够畅通,使棉花发根较差,影响棉苗素质。

      为了使水改旱的棉花能够做到持续高产稳产,为明年及今后棉花增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提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早翻板田,精细整地水稻收后要及时深翻土壤,破除板结,使土壤经过冬凌分化,然后用机耕耙或木耙将大块的土辗碎疏松。土质黏重的田要翻整两次,春后再犁晒,促进土壤熟化,增强保肥保水能力。要将土壤整到土松草净,上虚下实,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改革沟厢,预防水患要根据农户自己选定的棉花当家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和方式,一般提倡一厢种两行棉花,杂交棉花品种的厢宽以2~22(含沟)为宜,行距1~11,株距045~05,每亩密度1300株左右。这样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有利于排水,也有利于通风透光。

      增施肥料,改良土壤尽管水改旱的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肥料的分解有个过程,应尽量地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既改良土壤又可提供全元肥料。要在春后结合整地,深施有机肥作为基肥,可有效地促使棉花壮苗早发。

      加强管理,防疯防衰针对水改旱棉花易疯长早衰的特点,在棉花现蕾开花期,要搞好化学调控,促其稳长,并要成倍地增施钾肥,每亩钾肥用量不能少于25~30公斤。棉花上桃后,要分两次追施桃肥,每亩尿素不少于30公斤

    本文来源:网络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