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悟•父 亲
时间:2012/7/10 8:07:39|点击数: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900个日子了,那天很冷。今天细雨纷飞,不经意打开我的电脑,击开“我的文档”,浏览一下我的一些内心的痕迹,见到了去年我的一篇苦情之作,不禁燃起我思父的惆怅。
确诊结果出来我失声痛哭,不知为什么,我无法阻止自己感情的崩决。父亲还只有72岁,好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我离开会场,洒着眼泪,塞住哭声。车飞驰在高速路上,我离父亲越来越近,可眼里的父亲好像渐行渐远。到了病房,与父亲坚毅的目光相拥时,我明白,我只有也只能微笑。
伫立在父亲的目光中,从我的躯体到我的灵魂,赤裸地接受着他的洗礼。而父亲,我第一次觉得他是如此的苍老,但这这目光从未改变: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成家立业。
我生长一个很贫瘠的年代,不管如何劳作,一家人总难果腹,父亲在小镇的一个小工厂上班,早晚和母亲领着我们6兄弟姐妹在田间地头。但有一点,他始终坚持着,那就是只要我们读书,他会毫不犹豫的支持,父亲一天天的时光总是被艰苦卓绝的劳动贯穿着,在他劳作的背影下,我们有4兄弟姐们考上了大学。儿时父亲厚厚棉大衣口袋或是那帆布包中常常装着我们的惊喜,几个馒头,一块橡皮,一把糖果,或是一家人一顿丰盛的晚餐。
记得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父亲在住院,当我把入学通知交到他书中时,他开心的笑了,下了床,走到了大哥家中和我们一起午餐。那时父亲56岁了,已不在小镇上做事了,在家干着他的本行——木匠。临近开学了,全家凑集了900元钱,由父亲送我去江城。也许是让别人不可理解,我在此之前连省城长沙都未曾去过,我第一次和父亲肩并肩坐在去省城的长途车上,感觉父亲过去的苛责被一种新生的感觉所替代。火车,我第一次见到,上站台前,父亲买了两个大馒头,带着激动和喜悦,我和父亲津津有味的嚼着,不知疲倦,晚上11点我们到了江城武汉,接新的校车已经收班。在一位好心的大伯的帮助下,我们找了一家清真粉馆,找寻的途中,父亲始终背着沉沉的行李,那里面盛放着他儿子的骄傲和未来。我们叫了三碗,父亲要我吃两碗,而他只要一碗,我没有接受父亲的要求,也许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我们平分了第三碗,我看到了父亲丝丝欣慰的笑容。
翠日上午,办完了入学的一切手续,交完了所有的费用,父亲给我留下了150元生活费,他的口袋仅有9元钱了。我们在学校食堂吃过中饭,父亲在水泥条凳小睡了一会,我静静的坐在他的身边,希望在他那儿多索要更多的依赖。听鼾声起鼾声落,30分钟,父亲醒来了,可能水泥板太硬,他看了看天,说他要走啦,我要塞给他50元,他没要,只嘱咐要常写信回家。我执意要送他到校门口,他不让,于是我跟着他,偷偷的到了校门口,看着他略带病态的身躯登上公交。或许是我第一次远离家,或许担心他如何回家。后来我知道第二天的晚上他到家了,我一直没问过父亲,9元是如何回的家?
我毕业了,找到一份离家不远的工作。在我事业中,父亲的品行从他深邃的目光中一点一点流给了我,种在了我的心田。病床前我才意识到我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是如此之少,偶尔看着父亲艰难的举起手臂,我幻想,他是想给我一个儿时放学回家时的举抱。
我拼命挤时间呆在父亲的身边,和他一起聊聊,帮母亲一起做做饭,洗洗衣物……沉沉的,62个日子很快过去,坚强的父亲没能拗过命运的安排,在我们深深的、撕心的呼唤中睡去,静下脉搏,合上他那双坚毅的眼睛,两行泪水滑落眼角……不知是留恋,是幸福,还是嘱托呢!
我还有很多话语要写,并不是矫情,但思绪很乱,回味着父亲不屈的目光,羸弱的身体,心中隐隐的痛。曾经刚劲的双手和健壮的体魄已经远去,内心深处那个硬汉也慢慢渐渐模糊。韶华易逝催人老,世间又是几重阳。父啊,你的爱如禅,愈参愈透,愈悟愈明;你的情是酒,细品清香,深藏更波;你的目光是海洋,宽广无边,深邃无量。我最亲爱的人,不论你走到哪儿,你的泪水我已用心接住,一直用我的热血沸腾着。
本文来源:肖才升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