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杂棉13号
时间:2014/10/7 22:57:43|点击数:
湘杂棉13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3号(原名湘Q168)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室优质组育成,它是一个集高产、优质、耐病、抗虫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棉花新组合。2007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湘杂棉13号(湘审棉2007008),该品种已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6)第128号),准予在湖南省棉区推广应用。
一、特征特性
湘杂棉13号全生育期122-125天,属于陆地棉中熟品种。植株较高大,塔型,叶片清秀,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通透性好,结铃性强,单株成铃41.2个,上桃快而集中,7月下旬-8月中旬,上桃率达50-70%;长尖铃,铃大,重6.3-6.8g,吐絮畅易采摘,花色洁白有丝光。衣分41.4%,大籽,子指11.3g。
二、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皮棉单产1692 ㎏/hm2,居参试品种的第2 位,7点次增产,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3.96 %,增产极显著。200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续试组,皮棉单产2068㎏/hm2,居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5.85%,增产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皮棉单产1881㎏/hm2,比对照增产9.5%。
在2006年共有28个品种参加的湖南省生产试验中,湘杂棉13号表现为:植株高大,抗枯、黄萎病能力强(田间无病株发现)。前期发育最快,伏前桃比例最大,吐絮畅,霜前花率较高。单株成铃率较高,单株成铃数43.2个,结铃性较强,单铃重,衣分适中,籽棉产量5355 kg/hm2,居第2位,皮棉产量2090kg/hm2,居第2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9.6%
三、纤维品质
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上半部平均长度32.26㎜,整齐度 85.1 %,比强度32.5CN /tex,麦克隆值4.75,纺纱均匀性指数为155.0。纤维品质达到国家A级水平,完全能纺50-60支的纯棉纱。
四、抗病性
湘杂棉13号于2006年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枯、黄萎病人工田间病圃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性指数17.8,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抗性指数30.3,耐黄萎病。
五、抗虫性
由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于2006年对湘杂棉13号进行抗虫性检测:湘杂棉13号在2、3、4代棉铃虫发生期的杀虫活性分别为85.81%、76.28%、59.49%,与对照转基因抗虫棉GK19不同时期的杀虫活性、变化规律、及变异度基本一致。湘杂棉13号在2、3、4代棉铃虫发生期对棉铃虫的抗性效率分别为100%、88.89%、76.47%,与转基因抗虫棉GK19在保蕾效果方面无差异。湘杂棉13号在不同组织内杀虫变化规律为叶>花瓣>蕾>铃;表现为棉花生育前期比后期好。
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4月上中旬选晴好天气播种,齐苗后及时揭膜晒床,以防烧苗;阴雨天坚持盖膜,呋喃丹、甲基托布津和波尔多液结合使用,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和虫害,保证一播全苗,培养壮苗。
6.2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苗龄在3-4叶时移栽,地膜覆盖,一般肥力的棉田密度在1.8-2.0万株/hm2。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栽1.6-1.8万株/hm2。管理粗放肥力水平低的可栽2.0-2.2万株/hm2。
6.3 科学施肥。肥料的施用要掌握四条原则:前期轻施,后期重施,钾肥量要适当大,速效肥与长效肥相结合。基肥要求重,每公顷用尿素150-180公斤、钾肥150-200公斤(或用复合肥200-300公斤),其它有机肥750-1500公斤混施,占总肥量的30%,其中有机肥占基肥的50%以上;蕾肥要轻,主要根据苗情用尿素兑水泼;花铃肥要重,为总肥量的40-45%,分两次施:棉花揭膜时(6月下旬)和7月下旬施。在棉垄中挖沟埋施,每公顷用尿素150-180公斤、钾肥180-200公斤(或用复合肥300-450公斤),其它有机肥750-1500公斤混施;盖顶肥(8月中旬打眼埋施)宜稳。防止棉花早衰或贪青晚熟。
6.4 合理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湘杂棉13号对缩节安在剂量上宜轻,做到少量多次,全生育期缩节安总用量在90-120克/公顷,长势较旺,肥力较好的丘块控制在120-150克/公顷,防止棉花营养过旺,造成棉株高、大、空影响产量。喷施时间为6月20-8月5日,每10天左右喷一次,剂量逐渐加大。
6.5 防病治虫。注意对苗病及红蜘蛛,蚜虫的防治。加强4—5代棉铃虫的防治。治虫掌握以下原则:1)掌握好治虫时间,严格按照防治指标用药;2)控制好用药剂量,以免剂量小防治效果差,剂量大产生药害;3)轮换用药,以减少害虫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4)上部桃较多的地块防治红铃虫应坚持到9月下旬。
6.6 精细整枝,构造棉田小环境。现蕾后要彻底清除营养枝和闲枝。花铃期后,要及时整掉赘芽、空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打顶时间一般在立秋前后,这样可增加内围铃数,增加单株成铃数。长势好的棉田打顶时间应适当推迟。
七、湘杂棉13号品种标准
1 品种来源
湘杂棉13号是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组合,母本E16来源于湖北省荆州的Ekm07,父本K8来源于中棉所的Sk1。
2 植物学特征
2.1 植株性状
株高130厘米左右,茎杆绒毛较多,植株塔型,清秀,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绿;F1代花药为白色。
2.2 棉铃性状
铃圆长尖嘴型,铃壳较薄,吐絮畅,好采摘。
2.3 种子性状
种子卵圆型,浅灰色,籽粒较大、饱满,籽指11.3克。
2.4 经济性状
全株铃重差异小,全株单铃平均重5.5克,中批花单铃重6.4克,衣指7.8克,衣分41.40%,花色洁白,有丝光。
3 生物学特征
3.1 生育期
从播种到吐絮122天左右,属中熟偏早类型。
3.2 结铃习性
全株结铃分布均匀,中下部成铃快而集中。
3.3 抗性
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数17.8,黄萎病指数30.3,属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抗棉铃虫,与GK19处于同一水平。
4 品质检测
4.1 感官检验
皮棉手感柔软,花色洁白有丝光,品质优。
4.2 仪器检测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验测试中心2004-2006年多次测定:绒长32.26mm,整齐度85.1%,比强度32.2cN/tex,卖克隆值4.75,纺纱均匀性指数155.00。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
4月中下旬选晴好天气播种,营养钵拱膜育苗。
5.2 密度
5月上旬移栽,半膜覆盖;二行垄,行距1.0米,一般肥力的棉田1300株/亩左右,丘岗山地密度为1300-1500株/亩。
5.2 科学施肥
一般亩施尿素25公斤,钾肥25公斤,复合肥30公斤,其他有机肥100公斤,分底肥、花铃肥、壮桃肥、盖顶肥四次施下。
5.3 化控
按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合理使用缩节胺,一般每亩施用7克左右。
5.4 防治病虫害
注意对苗病、红蜘蛛、棉蚜的防治,加强4-5代棉铃虫的防治。
6、产量
一般亩产皮棉125-150公斤。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曾 潜、戴 恺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