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棉花品种 > 杂交棉

    湘杂棉10号

    时间:2014/10/7 22:46:22|点击数:

    湘杂棉10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一、品种简介
    湘杂棉10号(原名湘X004)的母本是优质高产的鄂抗棉7号,父本是自育的长绒棉品种湘309。湘X004于2001年配组,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 所优系比较,2004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都表现了优质、高产的特点。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杂棉10号。
    湘杂棉10号生育期128天左右,中熟偏早,株高135厘米左右,植株塔型,苗期长势较旺,叶片较大,茎杆粗壮,花药为黄色,单铃结铃性较强,铃大,衣分高,吐絮畅,好采摘,纤维洁白,有丝光,单铃重6.2克左右,衣分42%左右,衣指8.16克,子指11.76克。
    湘杂棉10号在2002年的课题组优系比较中,每公顷产皮棉1557公斤,比对照湘杂3号增产2.35%。在2003年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优系比较中,每公顷产皮棉1212.5公斤,比对照中29增产4.31%。在2004年的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中,每公顷产皮棉1447.5公斤,比对照湘杂2号减产4.1%。2004年湘杂棉10号在湖南省桃源县本湖院镇试种0.2公顷,每公顷产籽棉4500公斤,皮棉1890公斤。
    2002-2004年连续三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三年平均结果:长度35.6㎜,整齐度87%,比强度36.8(cn/tex),伸长率6.46%,马克隆值4.5。
    湘杂棉10号不是转基因抗虫棉,没有抗虫性,2004年省区试调查,枯萎病发病率4.24%,黄萎病发病率为0.5%。湘X004为耐枯、黄萎病品种。
    二、栽培技术
    湘杂棉10号(原名湘X004)是湖南省棉科所种质资源研究室选育的优质中长绒杂交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点是:纤维品质好、桃子大、吐絮畅,茎杆多毛,叶片较肥大,花药为黄色(二代中有25%的白花药)。为搞好湘杂棉10号的高产栽培,特提出如下建议:
    1、适时播种。4月中下旬选晴好天气播种,齐苗后及时揭膜晒床,阴雨天坚持盖膜,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和蓟马的危害,保证一播全苗,培养壮苗。
    2、及时移栽。一般肥力的棉田,每亩密度1300株左右,肥力水平高的田可栽1200株,管理粗放肥力水平低的可栽1400株。一般苗期25天即可移栽,播种较迟的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苗龄可适当缩短,移栽时大小苗分开栽,保证爽土移栽,栽后及时浇团结水,缩短缓苗期。
    3、科学施肥。肥料的施用要掌握四条原则:前期少施,后期重施,增施磷钾肥;速效肥与长效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结合;看天、看地、看苗施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尿素25千克,磷肥40千克,钾肥25千克,复合肥30千克,硼2千克分底肥、花铃肥、壮桃肥三次施下。7月上旬棉株底部结铃1-2个大桃时开沟埋施花铃肥,8月中下旬增放壮桃肥,可雨后撒施。对明显缺锌、硼等微量元素的田块还要叶面喷施硫酸锌及硼酸溶液。
    4、适当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亩用缩节胺8克左右,苗期每亩0.5克左右,花铃期每次1-2,打顶后7-10天每亩施3-4
    5、适时打顶。打顶过早、过迟均不利于棉花高产,要结合棉花长势,棉田肥力及种植密度等因素决定打顶时间,长江中下游棉区一般在7月下旬打顶,打顶的方法是摘去棉株的顶芽连带一片刚开展的小叶,即一叶一心。
    6、防病治虫。湘杂棉10号不是抗虫棉,应加强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要加强后期对棉铃虫和红铃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