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棉花品种 > 杂交棉

    湘杂棉15号

    时间:2014/10/7 23:04:27|点击数:

    湘杂棉15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一、选育经过
    湘杂棉15号由Z4076×Z0508杂交育成,其亲本选育过程如下:
    母本Z4076是1999年由荆51253×中12杂交后代经回交、定向选育的具有丰产、优质、抗枯萎耐黄萎病、配合力高的材料。父本Z0508是2000年抗虫棉GK1×湘棉10的后代经单株选择出编号为Z-401的株系,再用湘棉10号与之连续回交,海南加代,于2002年选出各项性状稳定、田间表现一致的品系。
    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2004-2005年进行组合比较试验,2006年参加省区试预备试验,2007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种植。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杂棉15号”。
    二、特征特性
        该组合平均生育期为120天,中熟偏早,出苗快而齐,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整齐度好;株高120cm左右,株型较松散,呈塔形,茎杆粗壮且多毛;铃大,卵圆形,结铃性较强,上桃快,铃壳薄,吐絮畅,易采摘,霜前花率高,早熟不早衰;单株成铃44.8个,单铃籽棉重6.2克,衣分42.3%,子指11.2克,衣指8。经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人工枯、黄萎病圃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指19.2,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抗指35.0,耐黄萎病。
    三、丰产性
    2006年初试,皮棉单产139.97公斤,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增产6.83%,增产显著。2007年续试,皮棉单产127.43公斤,居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增产5.58%,增产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33.7公斤,比对照增产6.2%。特别是2007年在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18个续试组合的生产试验中湘杂棉15号表现突出,亩产籽棉、皮棉分别为377.71 kg/亩、155.01 kg/亩,分别较对照增产19.86%、22.3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均居参试组合第一位。
    四、纤维品质
    省区试提供棉样,农业部品质检测中心测试,2006-2007年区试品质检测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整齐度84.9%,比强30.0CN/tex,麦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5.9。
    五、栽培技术
    该品种为中、早熟杂交组合,根据其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特点,在总结栽培试验、生产试验的基础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适时播种
    湘杂棉15号”属中、早熟品种,前期生长稳健,发育较快,座果节位较低。因此要适期播种。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棉15号”以4月上、中旬选择晴天播种为宜。
    2、培育壮苗
    苗床应施足基肥,一般每20米长苗床施腐熟人畜粪2-3担,优质过筛土杂肥7-10担,氯化钾1-2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播种时,每钵(块)播包衣棉子1粒,播种后覆土1.5-2.0厘米厚。齐苗后用0.5%的碳铵水或用10%左右的腐熟人粪水浇泼 ,移栽前1-2天施“送嫁肥”。出真叶后可转钵蹲苗。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当棉苗出现蚜虫、蓟马时,可用药剂防治。
    3、移栽与苗期培管
    当棉苗三叶(或四叶)一心,株高15—17厘米、叶色清秀、茎杆粗壮、白根满钵时,可抢晴天爽土移栽。“湘杂棉15号”适宜于大棵稀植。因而移栽密度可适当减少,在湖南,洞庭湖平原棉区高肥棉田、或其它棉区肥水供应充足的棉田,以1100株/667m2左右、中肥地以1200株/667m2左右为宜。移栽时要将大、小苗分批分类移栽,以便田间管理。栽后查苗5-7天,及时用预备苗补苗或替换僵苗。
    棉苗移栽后,要及时用0.5%的尿素或碳铵浇定根水,促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吊气”死苗。缩短缓苗期。
    棉苗成活后,可用尿素、或碳铵兑水浇蔸,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或不施,促进平衡生长。雨后爽土时,及时中耕除草,逐次培蔸,排除田间积水,做到雨住水干。要注意及时防治地老虎、红蜘蛛、棉蚜虫等害虫。
    4、蕾期栽培管理
    由于“湘杂棉15号”座盘低,现蕾较早,结铃性强,因此,要根据移栽密度,及时去叶枝,当50%的棉株出现6盘左右的果枝时,结合中耕,667m2用饼肥30-40公斤,氯化钾20公斤,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开沟埋施蕾肥。
    另外,“湘杂棉15号”对硼敏感,且我省棉田大部分缺硼。因此当棉株进入盛蕾期后,可用硼肥进行叶面喷施。
    蕾期应注意防治红蜘蛛、棉蚜棉铃虫、玉米螟、金刚钻等害虫。
    5、花铃期管理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量最大的时期。“湘杂棉15号”结铃性强、上桃快、花铃期生长旺盛,因而其需肥量更多。重施花铃肥,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一般花铃肥施氮量,应占全生育期的60%以上。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于初花期,第二次在盛花期,开沟埋施。并注意增施钾肥,喷施微肥,补施盖顶肥。盖顶肥每667m2可用尿素8一10公斤,趁雨后或灌水土壤湿润时撒施。
    盛花时生长过旺的棉田,可用缩节胺1g兑水喷雾。生长稳健的棉田,不必化控。当全田果枝总数达到预定目标时,即可打顶,打顶的最迟时间不能超过“立秋”。
    此外,当棉株出现干旱症状时,要进行灌溉,灌水要求在早、晚进行,沟灌不漫灌,当垄沟水位与垄面平齐时即可排水。
    对棉铃虫根据虫情及时化学药剂防治。特别是斜纹夜蛾、玉米螟、金刚钻、甜菜夜蛾应密切注意虫情,及时进行农业防治或用化学防治。
    6、吐絮期管理
    棉株开始吐絮后,防止或减轻棉田荫蔽。一是采取抹赘芽、剪去空枝老叶等方法,防止或减轻棉田荫蔽;二是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三是风雨后及时护理棉株。此外,还应注意及时收花,做好棉花分级工作。
        总之,“湘杂棉15号”结铃性强,耐肥水,适应于大肥大水栽培,但在盛蕾前不宜进行化控。由于“湘杂棉15号”结铃性强,若肥料欠缺,上部果枝撑不开,影响夺取高产。
    六、湘杂棉15号品种标准 
    1  品种来源
    “湘杂棉15号”是采用系统选育和多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从100余个杂交组合中选育出来的。该品种纤维品质较好,丰产性好,抗倒伏、耐高温、耐枯黄萎病。该组合的母本Z4076是1999年由荆51253×中12杂交后代经回交、定向选育的具有丰产、优质、抗枯萎耐黄萎病、配合力高的材料。父本Z0508是2000年抗虫棉GK1×湘棉10的后代经单株选择出编号为Z-401的株系,再用湘棉10号与之连续回交,海南加代,于2002年选出各项性状稳定、田间表现一致的品系。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2004-2005年进行组合比较试验,2006-2007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种植。
    2  湘杂棉15号植物学特征
    2.1 株型 
    湘杂棉15号”株型呈塔型,植株较松散,株高120cm左右,根系发达,茎杆硬,抗倒伏。第一果枝座果节位较低,一般在6节左右,果枝与主茎夹角为45°左右,下部果枝与主茎所夹角度略大,往上逐渐减小,单株果枝数20~23台;叶片中等大小、植株清爽,通风透光好。
    2.2 茎的特征
    该品种茎杆较粗、直立,抗倒伏。幼嫩茎茸毛较多,老熟后脱落,茎杆光滑,呈紫红色,主茎果枝带以下一般可分化出1个叶枝。植株清秀,赘芽少。
    2.3  叶片特征
    叶中等大小,叶色较淡,叶片较厚,有毛,盛花期倒4叶宽约为12cm左右,长12-14cm,叶片功能期长,果枝叶的功能期比相应节位上棉铃的发育期长7天左右,表现为绿叶托白絮。叶片向阳性好。
    2.4  棉铃性状
    棉铃呈卵圆型,中等大小,单铃子棉重可达6.5g以上,一般4-5室,铃壳较薄,棉铃吐絮极畅,极易手工采摘,亦适宜于机械化收花。烂铃少,僵瓣花率低。
    2.5  种子性状
    种子卵圆型,棕褐色,子指11.8克左右,种子饱满,发芽势强,出苗快,棉苗抗逆力强,易保苗和培育壮苗。
    2.6  经济性状
    全株铃重差异较小,中批花单铃子棉重可达6.5克,全株单铃子棉重6.3g左右,铃壳较薄,衣分为42.0% ~43.0%,子指11.8g,衣指7.9g。花洁白,有丝光。
    2.7 增产潜力
    湘杂棉15号”增产潜力大,前期发育快,伏前桃较多,成铃集中,伏桃成铃强度较大,成铃率高。因而表现为丰产性好。在肥水条件好的棉田,栽培管理得当,密度1200株/667m2左右,单株成铃数为65—70个, 667m2成铃数可达8—9万个,667m2产子棉400kg以上。
    3 生育特性
    湘杂棉15号”生育期120天左右,属中熟偏早品种。根系发达,茎杆硬,分枝能力强。特别能耐肥水。苗期生长势强,蕾期生长稳健,但发育迟缓,花铃期生长旺盛,开花结铃集中,雄蕊较耐高温,花粉量足,上桃快,成铃强度大,伏桃和秋桃比重大。吐絮期生长势平稳减退,且速度缓慢,植株冠层叶落色好,呈现出绿叶托白絮,吐絮集中,不早衰。
    纤维品质特征
    4.1  感官品质
    皮棉手感柔软,花色洁白有丝光,杂质少。
    4.2  仪器检测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用HVI900纤维品质检测仪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整齐度84.9%,比强30.0CN/tex,麦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5.9。
    5  抗逆性
    5.1抗倒伏
    湘杂棉15号茎杆直立、坚硬、粗壮,根系发达,果枝也很粗壮坚硬,抗倒伏能力很强。
    5.2抗病性
    湘杂棉15号属耐枯黄萎病品种。苗、蕾期枯萎病发病株率及发病指数均低于5%,花铃期黄萎病发病株率及发病指数都很低。
    5.3  抗虫性 
    该品种属于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很好。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种
    4月上、中旬抢晴天播种,营养钵(块)保温育苗。
    6.2 移栽
        5月上中旬开沟或打洞爽土移栽。
    6.3 密度
        行距100-110cm,密度1200株/666.7m2左右。
    6.4 施肥
    早施苗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注意增施钾肥,花铃肥要重,结合施用微肥,8月上、中要补施叶面肥。
    6.5 化控
    “湘杂棉15号 ”对化学调节剂比较敏感,苗、蕾期不提昌化控,初花期后适量施用,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6.6 病虫防治
    病害防治参照其他常规品种进行,在虫害防治方面,湘杂棉15号虽然有很好的抗虫性,可以适当减少防治次数,但对苗蕾期棉蚜虫、棉红蜘蛛要及时化学防治,对棉铃虫、斜纹夜蛾、玉米螟、金刚钻等害虫应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防治。
    7产量
    在植棉水平较高,棉田肥力较好的棉田,可产皮棉150-200kg/666.7m2
     
    注: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抗性课题组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