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杂棉14号
时间:2014/10/7 23:03:01|点击数:
湘杂棉14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一、品种简介
湘杂棉14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高产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开始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2007年进入续试,两年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35.7公斤,比对照增产6.4%,12点次试点10点次增产,增产点次率83.3%。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整齐度84.8%,比强29.7CN/tex,麦克隆值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1.9。单株成铃48.3个,单铃籽棉重5.9克,衣分41.9%,子指10.7克,衣指7.7。经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人工枯、黄萎病圃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指18.6,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抗指28.2,耐黄萎病。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杂棉14号”
湘杂棉14号植株较高大,株高138㎝左右,生育期119天左右,属早中熟品种类型,植株塔型,冠层结构清晰,第一果枝作生节位较高,叶片中等大小,通风透光性较好,叶色淡绿,茎杆较粗壮,结铃性强,开花结铃集中,全株结铃分布均匀,中上部成铃快而集中,铃卵园型,铃壳较薄,吐絮畅,好采摘。
湘杂棉14号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种植,4月份选冷尾暖头播种,3叶1心选晴好天气上午移栽,该品种适稀植,中等地力以上田块密度控制在900~1000株/亩,科学施肥,充分利用湘杂棉14号耐肥的特点,有条件基肥可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花铃期要重施钾肥,辅之以氮素肥料,生育后期要防止棉花脱肥早衰,以充分发挥湘杂棉14号增产潜力,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原则,注意加强虫害防治,要加强叶面害虫及4、5代棉铃虫的防治,成熟后及时采摘、晒干。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宜地区
湘杂棉14号适于湖南棉区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种植。习惯于立体栽培的地区,可利用其早熟耐肥特点因地力不同能自然调控的优势,可进行间套作。
2 适时播种
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4月中上旬抢晴好天气上午播种最为有利。
3 选期移栽,合理稀植
三叶一心选晴好天气移栽,浇好团结水,中等地力以上田块每亩密度控制在900-1000株左右。
4 科学施肥,促稳长、防早衰
湘杂棉14号具有良好的早熟性和株型可塑性大的特点,应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烂发酵的农家肥与复合肥为主。苗期轻施氮肥,蕾期重施钾肥,花铃期重施钾、氮肥,以开沟埋施为宜,补施盖顶肥,一般在立秋前后以氮肥和钾肥在雨后或垅沟中有一定湿度于傍晚撒施,以防早衰和多结秋桃。
有条件的地方,基肥亩施农家肥80-100担,磷肥20kg,复合肥15kg;苗期亩施尿素不超过6kg,蕾期亩施尿素6kg,钾肥6kg或者复合肥(打穴)15kg;花铃期埋施复合肥25kg,尿素10kg,钾肥8kg或者尿素20kg,钾肥15kg,加饼肥25-30kg均可。立秋前后撒施尿素8kg,钾肥5kg,以多增秋桃防早衰。
5 合理化控
视天气情况,一般3-4盘果枝时亩喷缩节胺0.4-0.6g;初花期(8-10盘果枝)1.5-2.0g;盛花期(12-15盘果枝)2.0-2.5g;立秋后(18-20盘果枝)亩喷2.5-3.0g。上述时期若遇肥水碰头,调控效果不明显,可隔5天左右补喷一次,用量不变。
6 虫害防治
湘杂棉14号主要抗棉铃虫、红铃虫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但对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蟓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需重点防治。此外,还要防治斜纹夜蛾对棉花叶面的危害。在棉铃虫重灾年份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四代棉铃虫盛孵高峰期结合防治盲蝽蟓治虫1-2次。
7 及时采摘
湘杂棉14号抗虫杂交棉早熟性较好,要及时采摘,防止因秋雨造成烂花烂铃,提高棉花商品等级。
三、湘杂棉14号品种标准
1 亲本来源
湘杂棉14号是杂交棉组合,母本是鄂棉16号优异选系,父本是自育的稳定优质抗虫棉品系湘9812。
2 植物学特征
2.1 植株性状
株高137㎝左右,植株塔型,冠层结构清晰,第一果枝作生节位较高,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茎杆较粗壮,花药白色。
2.2 棉铃性状
铃卵园型,较大,铃壳较薄,吐絮畅,好采摘。
2.3 种子性状
种子卵园型,浅灰略带白色,籽指10.7克,籽粒饱满。
2.4 经济性状
全株铃重差异小,中批花单铃重5.9克以上,衣指7.7克,衣分41.9%,花色较白。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育期
从播种到第一个棉铃吐絮为119天左右,湘杂棉14号属早中熟类型品种。
3.2 结铃习性
结铃性强,全株结铃分布均匀,中上部成铃快而集中。
3.3 抗性
经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人工枯、黄萎病圃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指18.6,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抗指28.2,耐黄萎病。
4 品质
4.1 感官检验
皮棉手感柔软,花色较白,品质较好。
4.2 仪器测试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省区试两年平均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整齐度84.8%,比强29.7CN/tex,麦克隆值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1.9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宽行稀植。行距保持在1.0~1.2米,株距保持在0.55~0.60米,通过稀植,可充分发挥湘杂棉14号早熟性好和株型可塑性大的特点。
5.2 科学施肥,充分利用湘杂棉14号耐肥的特点。有条件基肥可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花铃期要重施钾肥,辅之以氮素肥料,生育后期要防止棉花脱肥早衰,以充分发挥湘杂棉14号增产潜力。
5.3 合理化控。湘杂棉14号在全生育期个体生长较为旺盛,为调节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塑造理想株型,充分发挥其丰产性能,可视天气、密度、长势,灵活掌握缩节胺用量及次数。
5.4 虫害防治。抗虫棉不是无虫棉,要加强对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害虫的防治,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要根据田间虫情特点防治棉铃虫害1~2次。
5.5 及时采摘、晒干、入仓。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