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棉花品种 > 杂交棉

    湘杂棉5号

    时间:2014/10/7 17:39:51|点击数:

    湘杂棉5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一、选育目的及经过
        湖南作为我国最南端的商品棉生产省之一,其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纤维品质与全国主产棉省同期相比,湖南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麦克隆值明显偏高。因此,湖南自育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尚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多种需求,特别是纤维品质的匹配很不理想,尤其缺少纺50-60支及以上高档次纱的棉花纤维品种。因此选育和应用高品质杂交棉-湘杂棉5号适应了国家将湖南及长江中下游棉区定位为50-60支纱产区的区划方针,能就近为纺织加工密集的南方纺织企业提供优质纺棉,同时可减少国外棉花进口,对稳定我国棉花生产将产生积极作用。
        1996年配制杂交组合208个,从中筛选出了一个大铃、高衣分、高衣指,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于一体的新组合Z-96×湘优98,编号为湘Z2087。母本Z-96是1993年由荆51253×中12杂交后代经回交、定向选育的具有丰产、优质、高抗病性、高配合力的材料。父本湘优98是本所从湘170×PD-100杂交后代中,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变异株。1997-1998年进行组合比较试验,1999-2000年参加省区试预备试验,2001-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种植。2004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湘杂棉5号。
    二、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型呈塔型,株高110—130cm,果枝节间长短属中间类型,与主茎夹角成75°—85°,株型舒展,茎秆挺立,抗倒伏,第一果枝节位着生较高,烂铃轻;叶色较淡,叶片中等大小,向阳性强;铃呈卵圆型,铃壳薄,结铃性强,结铃集中且分布均匀,中批花单铃籽棉重6.8g,平均单铃籽棉重5.78g,子指11.72g,衣指9.23g,吐絮肥畅,易采摘,皮棉乳白有丝光。衣分高,中批花小样衣分42.31%,生育期125天左右,早熟性好,霜前花率80%以上;出苗好,苗壮,前期发育搭架快,长势旺而稳健,耐肥水,抗逆性强,不早衰;高抗枯萎病,病指为3.8,耐黄萎病,病指为11.6。
    三、丰产性
    湘杂棉5号历年的试验结果见表1,历年产量水平均较推广品种(对照)增产,丰产和稳产性较好。从省区试情况来看,2001-2003年通过湖南省区试多点比较试验,籽棉为3821.25kg/hm2,比对照增产12.33%,达极显著水平。皮棉为1650kg/hm2,比对照增产8.32%,达显著水平。从多年多点的种植情况来看,1997-2003年平均籽棉产量为4318.6kg/hm2,比对照增产14.79%,达到极显著水平,皮棉产量达到1832.19kg/hm2,比对照增产11.36%,达到显著水平。
    表1 湘杂棉5号历年的产量表现

    年 份
    试验名称
    籽棉产量
    皮棉产量
    对照品种
    ㎏kg/hm2
    为对照%
    ㎏kg/hm2
    为对照%
    1997
    组合比较
    4678.3
    19.1
    1988.3
    16.9
    泗棉3号
    1998
    组合比较
    4438.6
    10.8
    1890.8
    8.7
    湘杂棉2号
    1999
    预备试验
    4259.1
    17.6
    1822.9
    12.6
    中29
    2000
    多点试验
    4567.8
    16.8
    1941.3
    11.8
    中29
    2001
    省区试
    4384.8
    12.0
    1919.3
    4.8
    泗棉3号
    2002
    生产试验
    4644.0
    14.6
    1976.0
    12.8
    泗棉3号
    2003
    省区试
    3257.6
    12.6
    1286.7
    11.9
    中29

    四、纤维品质
        棉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测定,主体长度(2.5%跨长)32.6mm,纤维整齐度为86.3%,比强度39.3cN/tex,反射率77.4%,黄度7.4,麦克隆值4.3,纺纱性均匀指数186。
    五、适应范围及栽培技术要点
        本品种适合长江中下游主产棉区推广种植。
        ⑴适时播种 在薄膜覆盖育苗条件下,4月上、中旬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并做到“二湿一干”,即采取湿钵、干子播种、湿土(或砂)覆盖1.5~2cm。
        ⑵合理密植 一般大田移栽密度22500株/ hm2左右,以不高于27000株/ hm2,不低于18000株/ hm2为宜。
        ⑶肥料运筹  耐肥水且中后期结铃较集中,如肥水不足,易产生早衰现象。因此要坚持“施足基肥,施好平衡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加强肥水管理,特别要注意中后期的肥水管理,适当补施叶面肥。
        ⑷病虫害防治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注意红蜘蛛、棉蚜、斜纹叶娥等主要害虫。
        ⑸化学调控 该组合营养生长旺盛,对肥水需求水平高,总的要求是一般要喷2-3次缩节安,现蕾期每公顷15g,花期45-60;生产后期若长势过旺,每公顷用30-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