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杂棉7号
时间:2014/10/7 17:46:10|点击数:
湘杂棉7号简介、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湘X002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选育的杂交棉组合(2005年2月经省品审委会审定命名为湘杂棉7号)。它具有高产、高抗、优质的特点。
一、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湘杂棉7号的母本是从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引进的荆8933,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性好、产量高的特点,父本是自育的优质多抗新品种E26。2000年用30多个推广和自育的品种与E-26配成30多个杂交组合。2001年经组合比较筛选出了产量高、抗性好的湘X002杂交组合。湘X002于2002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优系比较,2003-2004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都表现了高产、高抗、优质的特点。
二、特征特性
湘杂棉7株高135厘米左右,生育期129天左右,中熟偏早,植株塔型,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绿,果枝与茎杆的夹角较大,通风通光性好,茎杆粗壮,不易倒伏,花药黄色,中上部结铃多,铃壳卵圆型,铃壳较薄,吐絮畅,好采摘,一般为5瓣。该品种的单铃重5.95克,衣分43.23%,籽指10.50克,衣指7.56克。
三、栽培技术要点
针对湘杂棉7号结铃性强,中上部结铃多的特点,现蕾以前以促为主,培育壮苗,开花结铃期做好肥水供应,以满足开花结铃的养分需要,生长后期,以防早衰为主要目标。
⑴适时播种。4月中下旬选晴好天气播种,齐苗后及时揭膜晒床,阴雨天坚持盖膜,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保证一播全苗,培养壮苗。
⑵及时移载。一般肥力的棉田,每亩密度1400株左右,肥力水平高的田块可栽1200株,管理粗放肥力水平低的可载1600株。一般苗龄25天即可移栽,播种较迟的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苗龄可适当缩短,移栽时大小苗分开栽,保证爽土移栽,栽后及时浇团结水,缩短缓苗期。
⑶科学施肥。肥料的施用要掌握四条原则:前期少施,后期重施,增施磷钾肥;速效肥与长效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结合;看天、看地、看苗施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尿素20千克,磷肥40千克,钾肥20千克,复合肥30千克,硼2千克分底肥、花铃肥、壮桃肥三次施下。
7月上旬棉株底部结铃1-2个大桃时开沟埋施花铃肥,8月中下旬增施壮桃肥,可雨后撒施。对明显缺锌、硼等微量元素的田块还要叶面喷施硫酸锌及硼酸溶液。
⑷适当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亩用缩节胺8克左右,蕾期每亩0.5克左右,花铃期每次1-2克,用2-3次,打顶后7-10天每亩施3-4克。
⑸适时打顶。打顶过早、过迟均不利于棉花高产,要结合棉花长势,棉田肥力及种植密度等因素决定打顶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打顶,打顶方法是摘去棉株的顶芽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即一叶一心。
⑹、防病防虫。注意对苗病及红蜘蛛、蚜虫的防治。加强4-5代棉铃虫的防治。
三、湘杂棉7号品种标准
1 品种来源
湘杂棉7号是杂交棉组合,母本是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品种荆8933,父本是自育的优质多抗品种E-26。
2 植物学特征
2.1 植株性状
株高135厘米左右,植株塔型,清秀,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绿,茎杆坚硬,F1花药黄色,F2出现25%左右的白色花药植株。
2.2 棉铃性状
铃卵园型,铃壳较薄,吐絮极畅,好采摘。
2.3 种子性状
种子卵园型,浅灰色,籽指10.5克,籽粒饱满。
2.4 经济性状
全株铃重差异小,中批花单铃重5.9克,衣指7.56克,衣分42.32%,花色洁白,有丝光。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育期
从播种到吐絮129天左右,湘杂棉7号属中熟偏早类型。
3.2 结铃习性
全株结铃分布均匀,中上部成铃快而集中。
3.3 抗性
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7.8,黄萎病指19.3,属耐枯萎,抗黄萎类型。
4 品质
4.1 感官检验
皮棉手感柔软,花色洁白有丝光,品质优,长度31毫米。
4.2 仪器测试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验测试中心多次测定,湘杂棉7号平均绒长30.22㎜,比强度30.59CN/tex,麦克隆值5.04,纺纱均匀性指数148.35。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
4月中下旬选晴好天气播种,营养钵育苗。
5.2 密度
一般肥力的棉田1400株/亩左右,行距1米,株距0.47米。
5.3 科学施肥
一般亩施尿素30公斤,钾肥20公斤,磷肥50公斤,复合肥30公斤,分底肥、花铃肥、壮桃肥三次施下。
5.4 化控
按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棉花长势长相适当施用缩节胺,一般每亩施用8克左右。
5.5 防治病虫害
注意对苗病、红蜘蛛、棉蚜的防治,加强后期4-5代棉铃虫的防治。
6 产量
一般亩产皮棉125-150公斤。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