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棉花品种 > 杂交棉

    湘杂棉2号

    时间:2014/10/7 17:20:29|点击数:

    湘杂棉2号简介、高产栽培技术、品种标准

    湘杂棉2号系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种子分公司、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选育的高优势杂交棉组合,1997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

    一、湘杂棉2号特征特性

    湘杂棉2号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省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表明:其增产幅度、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均达到国家九五攻关要求。1994年参加省区试预备试验,在病地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和显著的杂种优势,亩产皮棉114.46Kg,居参试品种之首;19951996年参加省区试正式试验,综合省区试三年结果平均,亩产皮棉110.53Kg,是参试品种中唯一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品种;1998年省经济作物局组织的杂交棉试验,参试杂交棉品种10个,湘杂棉2号皮棉产量居首位。  

    湘杂棉2号品质优异,纤维洁白有丝光。19941996年省皮棉样品送农业部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测式,三年结果平均:2.5%跨长30.2mm,比强度21.3g/tex,麦克隆值4.8,纤维整齐度51.4,气纱品质指标1801分,符合九五攻关要求。                   

    湘杂棉2号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19951996年省区试苗期和蕾期枯萎病发病调查,湘杂棉2号苗期,蕾期枯萎病发病株率分别为6.88%6.63%,病指分别为2.591.38,低于对照棉湘棉10号, 属高抗水平。同时,根据湘杂棉2号和感病品种鄂棉20在自然黄萎病圃种植的黄萎抗逆性鉴定,其发病株率分别为30.99%0.93%,病指分别为15.3538.05,湘杂棉2号对黄萎病属抗()水平。                           

    湘杂棉2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长江中下游棉区均适宜种植。1997年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18个点进行引种试验,表现良好,增产显著,一般增产幅度为15-25%1998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8个,湘杂棉2号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首位,是唯一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截至2001年,湘杂棉2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1700余万亩。

    二、高产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壮苗是高产的基础,湘杂棉2号的壮苗标准是:移栽时苗高四寸半,真叶三四片,红茎不过半,叶片无病斑,白根布满钵。要达到这个标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适时播种。在薄膜覆盖育苗条件下,4月上、中旬抓住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并做到二湿一干,即采取湿钵、干子播种、湿土(或砂)覆盖1.5-2厘米,并拍紧。②精心管理。播种盖土后,用托布津等药剂进行苗床喷药杀菌,出苗前保温保湿,齐苗后注意通风炼苗,苗床偏干为宜,要注意气候变化,防灼伤、冻伤棉苗。③及时移栽。湘杂棉2号要求在520前移栽,移栽时一是要求大田土壤湿润,做到爽土移栽,以利缩短缓苗期,促进早发,防止因大田土壤过湿形成僵苗;二是注意移栽深度,地下水位高的棉田,棉苗不要移栽过深,以免出现僵苗;地下水位低的棉区,如河南南阳、湖北襄樊棉区,根据土壤墒情可适当深栽,但不宜覆盖子叶节。

    2、放宽行距,适当稀植。湘杂棉2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优势强,个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植株高大,栽培上宜采用大个体、大群体的模式。据试验,湘杂棉2号亩产皮棉125公斤的产量构成:单株成铃28-32个,亩有效铃5-6.5万个,单铃重5.8,衣分42%。其种植密度为每亩1600-1800株,行距要求放宽到100-110厘米,株距33-40厘米。

    3、科学施肥,全程化调。

    科学施肥。湘杂棉2号具有营养体大、产量高和需肥量大的特点,为了挖掘其增产潜力,宜采取大肥大水、多促少控的施肥原则,总施肥量应比常规棉增加30%-40%。①施足基肥。冬闲地及前作小麦棉田,应于棉苗移栽前埋施,前作油菜棉田可于棉苗移栽后埋施,一般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公斤,磷肥40-50公斤,硼肥1.5公斤。②早施提苗肥。及早施用提苗肥,是促进棉苗早发、早达丰产架的重要措施,中等肥力棉田,一般亩施尿素7-8公斤。③施好平衡肥。平衡肥的对象是长势较差的棉苗,因此,应根据苗情灵活掌握,一般每亩施尿素2-3公斤,以利平衡生长。④稳施蕾肥。蕾肥又称当家肥,以菜籽饼和钾肥为主。一般在615-20日,每亩氯化钾15公斤,菜籽饼30公斤开沟埋施,长势较差的棉田,每亩应施尿素5公斤。⑤重施花铃肥。棉花进入花铃期,需要有充足的肥料和水分。花铃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中等肥力棉田,要求在7月上中旬,每亩使用尿素15-20公斤,做到开沟深施,缺钾棉田,应增施氯化钾5公斤。⑥补施盖顶肥。盖顶肥是增加秋桃、增加铃重、夺取棉花优质高产不可缺少的肥料。要求在8月上中旬亩施尿素7-10公斤。

    全程化调。化调应根据棉花长势长相,掌握 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①蕾期化调。调节的作用有三:一是协调棉株体内有机养分的分配,增强养分的转向和流入,促进多现蕾多结铃;二是增强根系养分的转向输入,促进根系的生长:三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早熟、高产、优质。一般在620-25日每亩施用缩节胺0.5-0.8,长势过旺的棉田,可适当增加缩节胺用量。②铃期化调。7月上中旬,每亩施用缩节胺1.5-2;7月中下旬若雨水较多,应每亩增施缩节胺2左右;打顶后5-7天,亩施缩节胺3-3.5,要求做到棉株上下左右、里里外外,面面俱到。③打顶后化调。棉花打顶后5-7天,每亩施用缩节胺3-4,打顶后15天左右,对生长旺盛后劲足的棉花,每亩施用缩节胺2-3

        4综合防治病虫害。湘杂棉2号的病虫防治和常规棉比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一是全生育期生长旺盛,在与常规棉插花种植的情况下,各种虫害发生偏重,应列为重点防治田;二是生长发育相对较早,病虫发生早,防治也相应提前;三是抗逆性和恢复力较强,防治时应掌握好防治指标,尽可能节约成本;四是后期结铃优势强,应适当增加后期防治次数,延迟停药时间。前期以抓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农药防治,注重棉红蜘蛛、棉蚜及苗期病害的防治;中后期注重蕾铃蛀食性害虫和蕾铃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