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授权专利和制定标准

    湘杂棉9号品种标准

    时间:2014/10/18 16:32:48|点击数: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湘杂棉9号”品种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进行种子生产、经营和推广。

    2 品种来源

    “湘杂棉9号”(原名“湘C-21”)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采用海洞不育系后代“海洞核A5”不育系做母本,用湘V14选系做父本,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不需去雄)方法生产的杂交种子,在生产上只限用F1。

    3 植物学特征

    3.1 植株性状

    株高128厘米左右,植株塔型,茎杆粗壮坚硬,不倒伏,果枝18-21盘,第一果枝着生节位4.8盘,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果支较长,果枝与主茎角度较小,在结铃后果枝下垂成羊角型,植株清秀,层次清朗,通透性较好。

    3.2 棉铃性状

    棉铃呈长卵园型,5室铃较多,铃壳薄,吐絮畅,易采摘,花色洁白,手感软滑。

    3.3 种子性状

    籽指较大。100粒种子重11.73克,种仁饱满,种子为卵园型,深黑色,附有短绒。

    3.4 在省区试中,单铃重6.5克,单株成铃34个以上,衣指7.92克,衣分39.57-40.48%。

    4 生物学特征

    4.1 生育期

    从出苗至吐絮130天左右,属中熟类型。

    4.2 抗逆性

    4.2.1 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枯萎病发病株率2.2-2.57%,在省棉科所病圃中鉴定,枯萎病指5.3,属高抗级,黄萎病发病未发现,属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4.2.2 耐湿、耐涝、耐高温。在洪水季节可浸泡24小时不死亡,在35℃高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散粉结铃。

    4.2.3 在大面积生产上,只须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兼治和挑治棉铃虫、斜纹夜蛾。

    4.3 适应性

    适应我省和长江流域棉区种植。

    5 品质

    5.1 感官检验

    皮棉手抓感软而光滑。目测:色泽洁白有丝光,以1-2级皮棉为主体,手扯长度33毫米以上。

    5.2 仪器检测

    在湖南省区试中2年16点次抽样,送农业部纤维检测中心测试,平均结果为:2.5%的跨距长度32毫米,整齐度86.4%,比强32.6%CN/tex,麦克隆值4.8,纺纱均匀性指数159.4,符合纺60支纱和高支纱要求。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播种与移栽

    提倡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抢晴天播种为宜,5月20日前移栽完毕,苗龄25-30天。

    6.2 密度

    一般平湖主产棉区种植19995-22200株/公顷(1330-1480株/亩),水肥条件好的适当降低密度,山丘岗地和沙地种植24000-27000株/公顷(1600-1800株/亩)为宜,行距要求放宽到100㎝。

    6.3 肥水管理

    棉花移栽后要速施提苗肥,以碳铵、尿素等速效肥为宜,每亩5-8公斤,兑水淋蔸,以便快速搭起丰产架子,蕾肥以土杂肥、磷、钾肥和饼肥为主。重施花铃肥,花铃肥要占总施肥量55%,并开沟深埋施。适时施用盖顶肥,一般在打顶时施用,每亩尿素5-8公斤,土壤湿润时撒施,巧施壮桃肥,一般在8月中旬末到下旬初撒施为好,施用4-6公斤尿素为宜。全生育期每公顷施肥量为纯氮375公斤,五氧化二磷112公斤,氧化钾370公斤为宜。

    7 化调技术

    棉花化学调控剂应以缩节胺、助壮素为主,优质棉“湘杂棉9号”化调技术按照“全程化调,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要与棉花长势、地力、施肥量和气候相结合。

    8 病虫防治

    8.1 枯萎、黄萎病防治

    “湘杂棉9号”高抗棉花枯萎病,耐黄萎,但在育苗时,还应选择无病或轻病地做苗床,苗床要求地势较高,沥水、背风向阳处为最佳苗床地。大田要保持沥水,可减少枯萎病的发生。

    8.2 治虫

    重在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兼治挑治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

    9 产量

    “湘杂棉9号”一般每公顷可产籽棉4800-5100公斤(折合320-340公斤/亩),可产皮棉2120公斤(折合140公斤/亩),霜前花率达75%以上。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种子管理站负责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周世象、毛爱莲、李建彬、周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