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授权专利和制定标准

    湘棉不育系1号棉花不育系高产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时间:2014/10/18 16:41:40|点击数:

    本规程是根据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研究完成,是根据“海洞核A5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特点制定,首次提出:“宽垅双行,增密栽种,全膜(半膜)覆盖,花期查拔可育性,定株制种,集中成铃,辅助授粉,全株制种”的技术体系,本规程对棉花雄性核不育系制种全过程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参数:每公顷生产杂交种子13501500㎏,(每亩90㎏~100㎏),父母本配比为可按1.58.50.85亩不育系,栽种0.15亩父本),移栽规格,行距100110㎝,株距3540㎝,为保证制种田用不育株系和不断垅,采用增行错株栽种,增行小行间隔距为1520cm。每公顷密度48000株~54000株(3200/亩~3600/亩)。在棉花开花后,拔除可育株,每亩保证制种不育株不少于1400株。不育株制种时限7510日至825。制种用工每公顷750个(50/亩),每个制种日生产杂交种子1.82.0㎏。

     

    本标准从20063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世象、李建彬、周德桂、朱春生、毛爱莲、杜世明等。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棉花雄性核不育系的特性与制种的技术要求规范。播种与育苗、移栽、田间培管、花期除去可育株、人工授粉、清场与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棉花雄性核不育系的杂交制种组合,杂交种子产量目标为1350㎏~1500/hm2

    2  引用标准

       下列规程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其它标准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408-1984   棉花种子

    DB43/TD95-1996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DB43/105-1997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操作规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亲本

    用于制种的两个不同基因型的棉花品种。

    3.2  人工传粉杂交制种

    依靠基因控制,使棉花雄蕊丧失散粉能力,靠人去传授外来花粉而受精成铃获得杂交种。

    3.3  棉花雄性核不育系

    棉花核不育系的,要求不育株率的分离比例不得低于45%。

    3.4  恢复系

        棉花核不育系的杂交组合,供棉花品种,具有对棉花核不育系恢复能力,恢复株率达到99%。恢复度达99%的棉花品系材料。

    4  要求

    4.1  亲本

    4.1.1  来源

    制种单位的亲本必须由选育单位经科学提纯,定值检测繁殖统一提供。

    4.1.2  质量

    棉花核不育系的不育株分离比率必须达到45%以上,恢复系的品种纯度,杂交种子质量按GB4408原原种等级执行,F1代不育株率≤3

    4.2  制种前期准备

    4.2.1  人员培训

    按每公顷制种田配备操作人员30人(2人半天),管理人员(12人),上岗人员须经技术培训,熟悉制种程序,树立质量意识。

    4.2.2  常用工具置备

    制种前授粉操作人员每人准备12个白色半透明的,直径3cm,高5cm的塑料胶瓶。顶盖中央有一光滑圆孔(直径23cm),孔缘柔软,亦可用专用瓶。

    4.2.2.1  授粉瓶制作

    选择白色半透明、直径3cm、高5cm的塑料胶瓶,顶盖中央有一光滑圆

    孔(直径2mm3mm),孔缘柔软,亦可用专用瓶。

    4.2.3  制种地选择

        制种地应选在易于管理、通风向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无黄萎病、前作为蔬菜田为宜。

    4.3  播种与育苗

    DB43/TD952章、第3章执行。4月上旬至中旬抢晴天播种,父本可在4月上旬播种,母本(不育系)4月中旬播种。保证开花期一致。

    4.3.1  在棉花两片真叶期,进行药液涂点,在6-7天后药液反映株进行拔除。

    4.4  移栽

    4.4.1  移栽期

    5月中旬,苗龄30天,棉苗有三片真叶,抢晴天爽土移栽。

    4.4.2  移栽规格

    厢宽200cm,行距100㎝,株距40㎝,密度每公顷2.5万株(每亩1667株)。为了在拔除50%可育株后,保证制种的不育株数和产量,采用密度加倍苗数种植方式。每公顷要栽足5.0万苗(每亩3330株)在定植行间隔15cm,再打眼栽一行苗,采用梅花点进行栽植。如下图示:

    4.4.3  移栽质量

    选择整齐一致的苗,栽钵深度宜在钵面略低于土面23cm为度,栽后培土,随浇定根水。

    4.4.3.1  在棉苗活蔸后5-7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药液处理,对药液反映株进行清除。

    4.4.4  双亲配比

       不育系和恢复系要分开种植,切忌插花,其配置比例为11.5亩,栽种1亩不育系,要种植0.2亩恢复系。

     

     

     

     

     

     

     

     

     

     

     

     

     

     

     

     

     

     

     

     

     

     

     

     

     

     

     

     

     

     

     

     

     

     

     

     

     

     

     

     

     

     

     

     

     

     

     

     

     

     

     

     

     

     

     

     

     

     

     

     

     

     

     

     

     

     

     

     

     

     

     

     

     

     

     

     

     

     

     

     

     

     

     

     

     

     

     

     

     

     

     

     

     

     

     

     

    15㎝←

     

    15㎝←

     

     

     

     

     

       95  

     

     

     

     

    75

     

     

     

    75

     

     

     

    2m

     

     

     

      不育系田间移栽图

    4.4.5  覆膜与施肥

    全膜覆盖要在移栽前10天将地盖好,并施足基肥,每亩要撒施(开沟条施)尿素810公斤,钾肥8公斤,复合肥1015公斤,均匀埋入土中。再打眼栽苗,打眼后,每眼要施1015粒复合肥(每亩45公斤)。

    半膜覆盖,在移栽后及时用地膜进行覆盖,盖膜前,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氢化钾肥8公斤,复合肥12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均匀埋入土中,后覆膜。基本要求:“盖垅不盖沟,盖干不盖湿,盖齐棉株边,压紧边

    缘”。才能达到保湿,保肥防水冲洗的盖膜效果。

    4.5  田间管理

    4.5.1.1  肥水管理

    在移栽前和盖膜前施足底肥的条件下,要施好回肥,⑴苗肥要速,快速和速效肥每亩碳铵8公斤;⑵促平衡肥(三类苗肥)要早,栽后15天,每亩施碳铵加钾肥(8公斤4公斤);⑶蕾肥以有机肥,磷肥,钾肥为主(钾肥5公斤,复合肥10公斤);⑷花铃肥要足,花铃肥在制种开始前开深沟施下(每亩尿素14公斤,钾肥12公斤,复合肥20公斤,菜饼30公斤),施肥后开始制种。铃结果较多的情况下,在8月上旬还要施盖顶壮桃肥(尿素、钾肥各4公斤)。

    4.5.1.2  调控技术

    制种田一般不采用化调,但在3个生长关键时期,采用调控技术,1.育苗期:在1.5片真叶时,采用搬钵切断主根吸收调控;2.6月下旬初,棉花现蕾期进入汛期雨季时,每亩用0.50.8g缩节安调控一次,保证株杆硬,不倒伏和防止棉铃脱落;3.在花铃肥埋施后,每亩用1g缩节安调控一次,防止肥水碰头后旺长。

    4.5.2  花期调节

    4.5.2.1  原则

    棉花不育系制种目前组合为海洞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生长发育进程快,开花早,一般在6月底就可见花。制种的最佳时期为75825,共50天时间。

    恢复系较母本生育期长,开花迟78天。

    4.5.2.2  措施

    恢复系播种在四月上旬抢晴天进行,较不育系提前810天。

    不育系去营养枝的同时,去除下部12盘果枝,推迟花期,形成集中成铃。

    不育系打顶,不育系一般在生长有1416盘果枝打顶(时间为72528日),早打顶可多结铃,发挥果枝群体顶立面优势和果枝结铃优势。

    4.5.3  虫害防治

    4.5.3.1  对象

    不育系防治蚜虫、红蜘蛛、盲椿象、斜纹夜蛾为主,兼治其它害虫。

    恢复系以防治第二、三四代棉铃虫、红铃虫,保蕾保花为主,兼治其它害虫。

    4.5.3.2  措施

        根据虫情,结合棉田查卵、查虫,掌握孵化盛期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

    4.5.3.3  打药治虫时间

        在开始制种时,在授粉3小时后才可打药防治,以下午防治为佳。

    5  制种程序

    5.1.1  拔除可育株

       在见花后,每天上午要检查散粉株,只要散粉株都要拔除,这一工作贯串整个制种期间,只要发现散粉株,就应拔除。

    5.1.2  清场整理

        制种开始前一天,将已成的铃(昆虫传粉形成)及未授粉的花朵全部摘除,制种开始后,3天内要注意清除非杂交铃。

    5.2 授粉

    5.2.1  取粉

       上午露水干后,花粉散粉时,可用专用授粉小瓶收集花粉,也可直接摘花授粉,前者优于后者,花粉充分混合后,花柱有优选效应。

    5.2.2  授粉时间

        通常在上午8时~11时进行,遇露水太大或雨天,可适当推迟,将花粉存放在冰箱的冷藏箱内(温度约58),或选择凉爽地方摊放(温度不超过20),用箩筐挂吊在水井中也可,以便保持花粉生活力。

    5.2.3  授粉方法

        一只手拿授粉瓶,另一只手将花的花冠打开,露出花柱,倒转授粉瓶,瓶顶圆孔对准花柱,轻轻将柱头套入,握瓶手左右转动一下,退出柱头即可,或用恢复系花朵在花柱上左右抹涂两次。顺手将花冠扯缺,以便检查。

    5.2.4  授粉质量要求

        授粉量要充足、均匀(肉眼观察可见柱头上附着许多花粉粒),尽量避免漏授粉,授粉时切忌上水进入授粉瓶内和花柱上。授粉结束后及时倒掉花粉,清洁授粉瓶备用。

    5.2.5  异常天气的应变措施

    在整个制种期间,如遇连续下雨天气,特别是上午下雨,下午晴天的气

    候,在先天下午将第二天上午要开的恢复系的花朵取回家,凉摊。在第二天雨水干后,再去授粉,可减少下雨天对制种田有效成铃的损失。

    5.3  清场

        制种结束后,及时去除果枝顶尖及亚果枝的花蕾,并连续10天摘除花朵。

    6  采收

    6.1  适时采收

        当棉株进入吐絮期时,即可开始采摘。通常每隔7天收一次。气温较高时,吐絮较快,收花间隔应短些。遇到连续阴雨天,为防止烂铃,可将裂口铃摘回摊薄放,吐絮后再剥出,切忌湿花堆放。

    6.2  搞好“三分”

    6.2.1  分收

    正、反交组合的杂交铃要分开采收,好花僵瓣花分开收。

    6.2.2  分晒

        不同次采收的杂交铃要分开摊晒。提倡用帘架晒花,切忌直接在水泥地上摊晒,以防形成铁子,影响发芽。

    6.2.3  分轧

        轧花机清理干净后,按正、反交组合分开轧花。

    7  保管

    杂交种子的包装袋上分别标明正、反交组合名称,选择专用仓库分开存放。贮藏仓库应具备防潮、防鼠。保管期间防止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