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 16:31:59|点击数:
首席专家 李育强
1、紧紧围绕湖南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深度调研
湖南棉花产业体系自2012年11月中旬启动后,首席与各岗位专家就困扰湖南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开展广泛调研。2012年12月4-8日,首席专家李育强研究员与栽培岗位刘爱玉教授及团队成员,深入湖南广大棉区与农业部门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座谈、走访农户就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写出了“湖南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调研报告。育种岗位专家张志刚研究员、栽培岗位专家刘爱玉教授组织团队成员就湖南棉花育种和栽培存在的突出问题于2012年12月底在湖南农业大学召开研讨会。2013年元月,湖南棉花产业体系与湖南省棉花学会在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召开了湖南棉花产业形式研讨会。会上,省农业厅经作处吴若云调研员作了“破解棉花生产困局的技术创新和重大措施的思考”、李育强首席作了“湖南棉花育种策略”、刘爱玉教授作了“湖南棉花栽培思考”、国家棉花产业体系洞庭湖棉花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景龙研究员作了“湖南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的设想与实践”学术报告。通过广泛调研,湖南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植棉劳动力短缺,植棉效益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低落;二是棉花品种“多、乱、杂”,生产上缺乏当家品种;三是棉田基本建设投入相对滞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减弱;四是棉花种植密度过低,吐絮收花时间长、用工多;五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确立了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湖南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湖南现代农业棉花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和主攻目标。
2、湖南省棉花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湖南省棉花产业发展面临问题较多,棉花价格内高外低,植棉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棉农植棉效益下降、植棉积极性低落,棉花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持续稳定发展湖南棉花生产和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是湖南棉花产业体系发展的关键。
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植棉效益,实现快乐植棉是湖南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湖南现代农业棉花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洞庭湖棉区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解决三大技术性问题:
2.1促早熟集中吐絮技术。棉花促早熟集中吐絮技术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核心,也是育种与栽培的紧密结合点。为协调洞庭湖棉区“棉、油”两熟栽培耕作制度,培育矮化早熟、集中结铃品种,研究湖南棉花集中吐絮时段,机械采摘一次性收花时间。栽培上形成高密度、科学施肥、、统防统治、提早化学调控与封顶、化学脱叶等技术集成。
2.2棉花油后直播技术。棉花油后直播技术是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棉花油后精准直播是最轻简的育苗技术,集省工、减轻劳动强度、便于机械化操作、增强棉花抗倒伏能力等优势于一体,而且还可以消除“棉、油”两熟争地、争季节的突出矛盾。主要研究棉花油后直播“一播全苗”关键技术,科学施肥,合并农事操作。
2.3 棉花棉铃防霉、烂铃技术。棉铃防霉、防烂技术是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8-9月,湖南广大棉区常常遇到低温、阴雨天气,棉铃霉烂十分普遍,产生大量僵瓣化,影响棉花产量和机械化采摘。开展棉花油后直播,加大种植密度后,势必加重棉田阴蔽,棉花棉铃烂桃风险增大。因此,棉花油后直播棉花棉铃防霉、烂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3、油后直播技术研究
3.1油后直播棉适宜密度与播种期的研究
目前基本明确了油后直播棉的适宜播种期和密度,表明在湖南生态条件下,只要配套措施得当,棉花油后直播可以获得与育苗移栽相当的产量,且由于生育期缩短,可实现成铃吐絮的相对集中,在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成本的同时,为棉田多熟制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湖南省棉花生产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本年度的试验结果,油后直播在5月底前出苗的较好,6月播种很难获得高产;种植密度以2000-3000株/亩为宜,当达到3600株/亩时,易造成田间荫蔽,蕾铃脱落严重。
3.2棉花直播生产技术示范
从试验观察结果来看,尽管直播增产效果并不比移栽明显,但直播省工省时,减少生产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效果十分明显。如能与机械操作相结合,其推广前景将十分看好。
3.3适宜于湖南油后直播的棉花品种资源筛选
初步筛选到一批株型较好,结铃性较强的早熟棉花种质资源。2014年将对这些早熟材料的群体结构建成动态和成铃吐絮特点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明确油后直播对棉花品种在株型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要求,从栽培需要的角度为育种岗位专家的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4、棉花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研究
4.1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示范推广
试验示范表明漂浮育苗、基质育苗等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移栽相结合,示范效果较好,符合棉花生产发展的轻简化,适应棉花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生产需求,可实现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达到省工节本、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4.2棉花缓释肥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初步探明缓释肥与普通复合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光合作用和群体结构、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缓释肥试验示范效果良好,可为进一步推广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4.3棉花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栽培技术优化
通过调整播期、密度及肥水调控,优化棉花群体质量,通过打顶技术的创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使棉花结铃期集中,结合催熟剂的应用,使棉花吐絮集中,为机械化收花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前期的单项试验研究和对棉区棉花生产技术创新的调查分析,初步组装成集中成铃集中吐絮的栽培技术,可将棉花吐絮集中在30-40天内完成,为冬季作物的生产和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
4.4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
衡阳试验站在衡阳县库宗镇金华村、玩市村和岘山乡星光村共落实全程机械化棉花生产面积235.2亩,亩平密度2538.8株,全面实施“机耕、机播、机施、机防、机收”试验示范。调查结果显示:亩用工8.1个,比传统植棉要省工10-12个,平均亩产皮棉110.2公斤,增产30.6%,效果较好。这为我省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5、棉田高效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形成了棉花与多种农作物套(间)作的耕作模式,如芥菜—豇豆—棉花、油菜—棉花、棉花-西瓜等,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土地产出率,使棉农受益。
6、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及病虫害预警监测平台的建立
对湖南省棉花主产区棉田杂草种类及其相应的化学防治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同时对枯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病虫害预警监测平台初步形成,对提高虫情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7、新品种选育研究示范
7.1品种展示试验
通过各材料、组合的展示比较,就我省棉花育种的主攻方向进行了认真探讨,指出育种要与栽培、农机、市场相结合,围绕油后直播及机械化发展趋势做工作。
7.2机采棉2号展示与棉花三系配套组合Z7展示
专家组对这两个组合给予了客观评价。机采棉2号:建议进一步配套高产省工栽培技术措施,完善相关材料,作为特殊类型品种申报审定;三系配套组合Z7:三系田间性状表现良好,配套的成功意义重大,减少了50%以上的制种成本。
7.3种质资源展示
通过育种岗位团队与中棉所种质资源室合作开展种质资源交流,中棉所种质资源室提供300多份种质材料进行展示,可以根据需要根据需要收集各种类型的种质材料,促进了体系内种质材料的共享。
7.4技术规程审定
《核不育系制种操作技术规程》目前已通过专家组评议,明年计划实施。
7.5项目申报
以育种岗位为依托,针对湖南省耕作制度发展现状与趋势,育种岗位专家张志刚研究员牵头申报了湖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双抗、高产、优质油后短季杂交棉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8、应急服务
今年我省遭遇了持续多天高温干旱少雨天气,使棉花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丰产苗架搭不起,顶端伸不出,蕾铃脱落加重,棉花普遍受灾,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减轻灾情,加强指导,李首席写出了相关的抗旱救灾的技术意见,立足抗旱减灾,保伏桃、抢秋桃,科学调水,加强管理,尽量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9、棉情信息采集工作
按照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要求,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每个月上传工作日志5篇以上。
10、参加和召开的会议
10.1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议
10.2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
10.3全国棉花学会
2013年8月8-9日,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参加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10.4黄河、长江棉区棉花机收及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
10.5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油后直播总结研讨会
11、下一年度工作
11.1棉花油后直播技术示范
突出轻简化生产模式的试验与示范,重点完善油后直播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特别是进行小型机械直播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创新棉花生产种植方式。
11.2油后直播合理密度筛选
为适应棉花生产轻简化和机械化,油后直播棉密度要大幅度增加,初步预计在4500-5500株/亩。
11.3针对湖南棉花产业现状与耕作制度特点,选育适合油后直播高密度种植的早熟常规棉品种。
油后直播由于需种量大,需用常规棉品种。油后直播的品种要求早熟,生育期短,具体要求生育期110天以内,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此外,品种还要求株型紧凑、结铃吐絮集中,对脱叶剂敏感。
11.4品种的引进和筛选试验
适合本地的常规棉品种需要时间,可以适当加大对北方常规棉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力度,以促进我省棉花产业机械化的开展
11.5集中促早熟集中吐絮研究
是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核心,在棉花生育进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如高密度栽培、科学施肥、提早化学调控、提前封顶,化学脱叶等,促进棉花早熟集中吐絮
11.6探索油后直播棉田轻简、高产、高效、高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油后直播大大增加了植棉密度,棉田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探索适应油后直播棉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势在必行。
11.7棉花棉铃防霉、烂铃技术
受地方气候影响,我省棉铃霉烂十分普遍,影响棉花产量和采收,油后直播加密后,势必加重棉田阴蔽,棉花棉铃烂桃风险增大,因此棉花棉铃防霉、烂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施肥,减少氮肥用量,提早化控、提前封顶,控制株高等栽培手段,结合药剂防治,减轻损失,增加产量。
11.8继续开展以棉田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完善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
对于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棉区,可以根据需开展棉田高效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棉农的收益。
11.9做好体系信息采集工作
各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并每个月上传工作日志5篇以上。
11.10国家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对接
做好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与洞庭湖棉花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对接,共同探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道路。
11.11召开棉花油后直播集中收花现场会
本文来源:产业体系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