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湘中南棉区衡阳试验站201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 16:25:06|点击数:
衡阳试验站2013年工作总结
衡阳试验站 尹幸芳
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和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试验站的精心指导下,我站按照年初任务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实施,尽管受到严重干旱的影响,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项目一年来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1、2013年度目标任务
1.1确定试验站人员、试验基地和2013年农业部3个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
1.2制定2013年试验、示范方案,落实试验、示范所需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
1.3制订培训方案,对基层农技人员、示范户、种棉大户进行培训,共800人次;编写2013年各类技术资料3000份。
1.4选择衡南县廖田、衡阳县西渡和岘山3个乡镇进行3个1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及6个高产丘攻关。
1.5棉花油后直播、棉瓜间作套种示范100亩,机播机收示范。
1.6完成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做好棉花产业需求调研与信息采集。
2、2013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2.1组建了湘中南棉区衡阳试验站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由5人组成,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2人,其他1人为刚毕业硕士研究生。
2.2确立了2013年试验示范基地。
确立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及勤丰村、谭子山镇民主村和衡阳县库宗镇金华村及玩市村、西渡镇交岭村、岘山乡阳堂村及星光村为2013年试验示范基地。
2.3棉花直播技术示范
衡阳县库宗镇金华村、玩市村和岘山乡星光村,油后直播140亩、冬闲田直播82亩,密度分别为2621.7株/亩、2415株/亩,皮棉亩产分别为97.6公斤、127.2公斤。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油后直播100亩、勤丰村幼龄枣园间套直播60亩,品种岱杂1号,油后直播点采用点播机播种,密度2330株/亩,皮棉亩产139.9公斤;幼龄枣园间套直播点密度1220株/亩,皮棉产量153.2公斤/亩。
2.4轻简化育苗技术示范
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河家坪、大新屋2个组, 大棚穴式育苗1.5亩,品种岱杂二号、苏杂棉504,移栽大田60亩,发芽率达95%,成苗率85%,省种18%左右,每亩大田省2个工时,节约成本120元。
2.5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
衡阳县库宗镇金华村、玩市村和岘山乡星光村,共落实全程机械化棉花生产面积235.2亩,其中金华村黄土、炉铁、竹山3个组221.3亩,土地流转大户种棉58亩,分户种植163.3亩,全面实施“机耕、机播、机施、机防、机收”,采购直播机5台、起垄机2台、机防动力喷雾机3台。 亩平密度2538.8株 ,用工8.1个,比传统植棉要省工10-12个,平均亩产皮棉110.2公斤,比面上增产30.6%。需要说明的是:库宗镇金华村今年6月3日就开始断雨,其221.3亩示范田属于排田,无灌溉条件,由于干旱的严重影响,部分被干死,导致机施、机防、机收无法进行。
2.6棉田高效种植制度研究与示范
衡阳县西渡镇阳堂村鲁草组和交岭村、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 ,面积分别50 亩、110亩,主要进行棉花-西瓜间作示范。衡阳县点交岭村早西瓜于3月上旬西瓜育苗,如柏树园组颜家祥1.8亩棉瓜套种,销售西瓜2900公斤,收入9000元;阳堂村鲁草组迟西瓜4月下旬育苗,如胡秋生棉瓜套种4.5亩,共销售西瓜3650公斤,收入8760元,亩平收入1947元。两处棉花亩平密度2519株、亩产皮棉118公斤。衡南县点每亩种植棉花1100株,亩产皮棉108.9公斤,收入2178元,西瓜每亩250株,实收西瓜2500公斤,收入5000元,两项收入7178元,扣除各项成本费用3360元,收入3818元,比单一种棉纯收入620元,每亩增收3198元。
同时,根据岗位专家刘爱玉教授的安排,制订了2013年棉田不同种植制度效益比较研究试验方案,以棉花‖西瓜为研究对象,以油菜/棉花为对照。在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衡阳县西渡镇阳堂村鲁草组和交岭村两个试验点分挑选不同种植方式的农户各10户,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载全年的田间管理的投入产出情况。包括:人工、种子、肥料、农药(含除草剂和化学调控剂)、灌溉、机械等所有投入,棉花和与之搭配的作物的全部经济产量和价格,比较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2.7棉花新品种试验示范
衡南县廖田镇勤丰村, 省棉科所6个新品种和泰邦种业泰邦1号及湘杂棉15号、鄂杂28号、苏杂棉504、湘农大棉1号等11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每个品种种植1亩 。衡阳县岘山乡阳堂村万山组和星光村元塘组各安排10个品种品比试验示范,每点面积5亩。
2.8集中开花成铃试验及机收示范
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种棉大户刘安生, 面积50亩;品种为岱杂二号,每亩2400株,。9月30日喷施乙烯利及草甘磷进行脱叶处理12亩,购置长沙秀丰农业公司手提式电动采棉机5台及山东曲阜林工机械公司汽油吸式采棉机1台,10月15日开始进行机收示范,效果较好。
2.9千斤棉创建
在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选择200亩土壤肥力中等的稻田,进行高产攻关,通过采取大水大肥,提高密度等措施获得了成功,具体做法是选用高产抗虫棉品种岱杂1号,
2.10科学指导抗旱。
今年我市遭遇了50年不遇持续90多天高温干旱少雨天气,使棉花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丰产苗架搭不起,顶端伸不出,蕾铃脱落加重,棉田花铃肥难施或推迟,全市31.34万亩棉花普遍受灾,绝收面积4.11万亩,产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品质有所降低。面对灾情,积极应对,及时加强指导,写出了《加强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力争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的技术意见,立足抗旱减灾,保伏桃、抢秋桃,科学调水,加强管理,尽量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衡南廖田镇试验示范基地一方面从湘江支流——耒水河边采取三级提水的办法引水灌溉,另一方面打了两口机井抽水灌溉,该棉区及试验示范棉田基本上没受旱灾影响。
2.11棉情信息采集工作
按照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要求,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每个月上传工作日志5篇以上。
3、经费使用情况
目前约开支21.6万元,其中购置试验示范种子31000元,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30000元,燃料动力费25000元,资料费10000元,差旅费28000元,会务费12000元,外聘临时工工资60000元,管理费20000元。即将要开支试验费3.4万元。
4、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4.1继续进行3个1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及6个高产丘攻关。在衡南县、衡阳县列入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3个万亩示范片中进行,探索研创轻简、高产、高效、高质、病虫害综合防治组装技术。
4.2轻简化育苗技术示范。在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廖田镇青冲村和衡阳县西渡镇交岭村3个基地进行,建设棉花轻简化育苗基地10亩,销售优质棉苗150万株。
4.3棉花直播技术示范。在衡南县、衡阳县列入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片中进行,面积200亩以上。
4.4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在衡阳县西渡镇和岘山乡进行,面积100亩以上。
4.5棉田高效种植制度研究与示范。衡阳县西渡镇阳堂村、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 ,面积分别50 亩,继续进行棉花-西瓜间作示范。两个试验点分挑选不同种植方式的农户各10户,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载全年的田间管理的投入产出情况,比较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4.6棉花新品种试验示范。分别在衡南、衡阳县试验示范基地承担省农业厅、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试验站安排的新品种比较试验示范。
4.7棉情信息采集工作
按照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要求,做好信息采集工作,每个月上传工作日志5篇以上;完成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交办的各项任务。
5、对体系建设的建议
5.1建议多组织现场观摩。
5.2建议把植棉机械化、简便化作为主攻方向,以品种更新作为突破口,以提高效益作为终极目的。
5.3建议摸索常规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本文来源:产业体系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