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耕作制度与综合利用岗位201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 16:26:58|点击数:
岗位2013年工作总结
耕作制度与综合利用岗位 李育强
1、重点任务
1.1油后直播技术示范
棉花油后直播方法轻型简便、用工少、适于机械化操作,棉花生长势强,生育进程快,有利于品种产量优势的发挥,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前景。2013年在临澧县、鼎城区、衡阳等地进行了油后棉直播高产示范,试用了缓控施肥、激素控制等棉花生产新技术。
(1)鼎城棉花油后直播栽培试验示范
试验品种为湖南省棉科所提供的短季常规棉1号(中棉所50)、2号(机采棉2号)、3号(石早1号);试验面积 3亩;试验地点在鼎城区周家店镇黄公咀村一组。土壤类型:沙壤土。种植方式:每个品种1亩,2个密度:3000株/亩(80cm行距,28cm株距)和4000株/亩(80cm行距,20cm株距)。
根据9月15日调查结果,每亩密度为2977株的三个品种平均籽棉产量为249.1kg,较密度为1054株/亩营养钵育苗移栽的216kg增产33.1kg,每亩增加效益238元(7.2元/kg);密度为3970株的三个品种平均籽棉产量为263.7kg,较密度为1054株/亩营养钵育苗移栽的216kg增产47.7kg,每亩增加效益343元(7.2元/kg);再加上棉花直播较营养钵育苗节省用工4个以上,施肥成本仅为156元(缓控释肥1包40kg150元,尿素2.5kg6元)较传统营养钵育苗施肥(复合肥40kg120元,尿素25kg60元,过磷酸钙25kg30元,氯化钾15kg54元,计264元)节省108元。但直播种子量需求较大,每亩需要1kg(约3-4包)比营养钵育苗增加成本约160元,因此,总体计算下来,预计直播密度2977株/亩的较营养钵育苗移栽增效586元,直播密度为3970株/亩的较营养钵育苗移栽增效691元。
(2)临澧县棉花油后直播覆膜栽培研究
示范田在主产棉区合口镇芭茅村16组。试验面积2亩。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较平衡。试验示范品种为市面上购买的中棉所63 F1。试验未设重复,只设覆膜与未覆膜两处理,每一处理直播1.0亩,行距1米,株距0.33米,密度保证在2000株左右。试验于2013年5月13日油菜地收割清场后进行。人工用小锄挖洞直播。直播后全膜覆盖,出苗后人工放苗。
试验结果:
生育期对比:覆膜栽培生育期约为93天,比未覆膜提早4天。因此覆膜能提升地温,提早直播棉花生育期。
株型对比:覆膜栽培株高为135cm,未覆膜的为123.3cm,相差11.7cm;覆膜栽培果枝数为22盘,比未覆膜多5.5盘。因此覆膜栽培能促使直播棉花快长早发。
成铃对比:覆膜栽培的单株成铃为34.5个,比未覆膜的增加12个,增长53.3%;覆膜栽培栽培的脱落率为62.4%,比未覆膜的低9.4%;覆膜栽培栽培的单株总果节数为91.8个,比未覆膜的增加11.8个,增长14.8%。因此覆膜栽培能减少脱落,提升直播棉株座桃率。
产量对比:覆膜栽培的亩产籽棉达365.7kg,比未覆膜的增长127.2kg,这说明覆膜栽培能显著增加直播棉花产量。衣分、皮棉产量等数据有待考种后进行整理。
(3)衡阳棉花油后直播技术示范
衡阳县库宗镇金华村、玩市村和岘山乡星光村,油后直播140亩、冬闲田直播82亩,密度分别为2621.7株/亩、2415株/亩,皮棉亩产分别为97.6公斤、127.2公斤。
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油后直播100亩、勤丰村幼龄枣园间套直播60亩,品种岱杂1号,油后直播点采用点播机播种,密度2330株/亩,皮棉亩产139.9公斤;幼龄枣园间套直播点密度1220株/亩,皮棉产量153.2公斤/亩。
1.2不同种植制度效益比较研究
选取衡阳、澧县、华容三个研究地点,衡阳点以棉花‖西瓜为研究对象,澧县以棉花‖玉米为研究对象,华容以芥菜/棉花、棉花‖豇豆为研究对象。
(1)澧县棉花套栽甜糯玉米试验示范
试验地点:澧县小渡口沙河村;试验面积:10亩(未连片);试验品种玉米为赤糯1号、棉花为湘丰棉3号;种植方式:栽培垄宽2.2m(包沟0.2m)。甜糯玉米在垄中间分单行种植与双行种植,单行种植株距0.27m,密度为1122株/亩;双行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宽行为1.8m,窄行为0.4m,株距0.3m,密度为2020株/亩。棉花一垄种两行,行距1.1m,株距0.55m,密度为1102株/亩。
按棉花与甜糯玉米的种植方式设3个处理,处理一为单行甜糯玉米与棉花种植,处理二为双行甜糯玉米与棉花种植,处理三为不套甜糯玉米的棉花种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m2,四周设保护行。
单作棉花亩产量为249.4kg,其次是棉花套种单行甜糯玉米,亩产量为247.6kg/亩,处棉花套种双行甜糯玉米最低,为219.7kg/亩;玉米产量,棉花套种单行甜糯玉米与套种双行甜糯玉米产量相差不大;棉花套种单行甜糯玉米收益最高,为2760.6元,比单作棉花增加产值1164.4元,比双行套种比单作棉花增加产值196.8元。
(2)衡阳棉花西瓜间作示范
衡阳县西渡镇阳堂村鲁草组和交岭村、衡南县廖田镇青冲村 ,面积分别50 亩、110亩,主要进行棉花-西瓜间作示范。
单作棉花亩平密度2519株、亩产皮棉118公斤。衡南县点棉花西瓜间作,每亩种植棉花1100株,亩产皮棉108.9公斤,收入2178元,西瓜每亩250株,实收西瓜2500公斤,收入5000元,两项收入7178元,扣除各项成本费用3360元,收入3818元,比单一种棉纯收入620元,每亩增收3198元。
(3)岳阳棉花-芥菜-豇豆示范
华容县芥菜—豇豆—棉花间套作试验示范。试验地点:华容县插旗镇注北村2组和3组;示范面积:200亩(连片);试验品种:芥菜为华容本地品种、豇豆为之豇28、棉花为中棉所63,实际密度为1189株/亩。
2、基础任务
2.1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调研。2012年12月初,组织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就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以与农业部门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在全省进行了调研。
2.2
2.3 6月下旬,与体系人员一起赴常德、临澧、澧县、南县、汉寿等地进行棉花受旱影响情况调查并指导棉花后期管理。
2.4 7月中旬,赴各试验站示范点等地进行棉花中期长势调查。
2.5 10月18-20日,河南安阳参加全国棉花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
2.6 10月23-24日,召开油后直播棉总结研讨会,与体系内各岗位人员及各产棉大县经作站负责人交流。
3、取得进展
3.1通过调研,探明了制约湖南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耕作制度主要存在问题为:
(1)品种布局问题。 这是当前棉花种植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生产中良种不能与良法配套,审定时品种的优良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棉花纤维品质差异大,导致棉纺企业不愿收购,农民植棉的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农民植棉积极性。
(2)棉田种植制度创新动力不足。当前存在的几种棉田间作模式占全部棉田的比例较小,农民进行间套作以满足自家消费为主要目标,未形成规模效益。由于农业劳动力较少和劳动工价的提高,传统的间套复种模式费时费工,而又缺乏省工高效的复种模式,种植制度创新的动力严重不足。
(3)棉田长期连作和地力培肥被忽略,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棉田长期连作或复种连作,土壤养分失衡,长期大量施用化肥而忽略有机肥的施用,几乎没有绿肥种植,致使棉田地力逐年降低,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3.2初步形成了棉花与多种农作物套(间)作的耕作模式,如芥菜—豇豆—棉花、油菜—棉花、棉花-西瓜等,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土地产出率,使棉农受益。
3.3棉花油后直播示范效果良好,省工、节本,方法轻型简便,适合机械化,明年加大对棉花油后直播技术的示范推广,为以后的机械化做铺垫。
4、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湖南省棉花产业体系总体要求和规划,围绕棉花机械化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开展耕作制度岗位对棉花现代化生产的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撑工作,今年工作思路如下
4.1棉花油后直播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示范
以棉花油后直播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为重点,继续开展棉花油后直播技术示范,形成《棉花油后直播技术规程》,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进程,此项工作需要三个试验站配合。
4.2油后直播适宜密度研究
为满足棉花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油后直播棉必须大幅度增加密度,拟在岳阳和常德进行试验油后直播适宜密度研究
4.3继续开展以棉田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完善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
继续开展棉田高效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棉农的收益。衡阳点以棉花‖西瓜为研究对象,澧县以棉花‖玉米为研究对象,华容以芥菜/棉花、棉花‖豇豆为研究对象
本文来源:产业体系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