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棉区岳阳试验站2013年试验总结
时间:2014/1/2 16:28:31|点击数:
试验站2013年试验总结
岳阳试验站 彭长城
根据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工作总体思路及我站2013年度工作计划,我站在华容、君山二个棉花主产区进行试验,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1、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主要以示范、集成、培训为主,示范包括基质育苗示范、棉田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示范和棉花直播示范;集成包括棉花—油菜套种技术集成、豆角、芥菜和棉花间套种技术集成;培训以棉花轻简化栽培与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为主。
1.1示范方面
(1)基质育苗移栽示范
育苗记载:选用规格60×33㎝的育秧软盘,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生产的棉花育苗基质(每袋12.5公斤)。4月25日浸种,出苗日期为4月28日,齐苗日期4月30日,子叶平展期5月5日,第一真叶期5月11日,第二真叶期5月17日,第三真叶期5月21日。5月24日-25日将棉苗以0.16元/根出售,送往团洲村进行移栽。棉苗移栽后田间管理与常规管理相同。
效益情况分析:今年基地采用基质育苗,每亩棉苗价格为0.16*1200=192元,加上亩种子费50元和棉苗运费30元,另加棉苗移栽时浇水工费30元,合到每亩苗期成本306元。采用常规育苗办法,每亩用工费200元(二个工),加上种子费60元,合到每亩苗期成本260元,比采用基质育苗还节约46元。如果大规模采用基质育苗,可以降低棉苗价格,减少棉苗运费,从而减少育苗成本。
结论: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应该是一项减轻棉农育苗移栽劳动强度、降低育苗风险的新技术。使用标准基质育苗,棉苗根系生长健壮,成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省工、省种、省地、省力,节本和高产等优良效果。
(2)棉田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试验示范
今年我站在华容县团洲乡团洲村和君山区良心堡镇仁和村各设50亩,进行棉田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示范。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为油菜。
试验记载:4月18日营养钵育苗,棉花品种为湘丰棉3号F1, 5月22日移栽,株行距110×60㎝(1010株/亩)。选用帝元生物缓控释肥(N:P2O5:K2O=20:7:18),每亩大田施用80公斤(2包),6月2日一次性在厢中间拖深沟埋施。整个生育期大田除施用锌、硼叶面肥外,不施其它肥料。
示范效果:中后期长势长相。使用缓控释肥一次性拖沟深施的棉田,其苗蕾期生长势较常规施肥弱,但后期茎杆粗壮,顶部果枝生长稳健,做到了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来势好,特别是基部和中部叶片叶色正常,没有显露出早衰的迹象。产量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连续调查20株,田间测算理论产量,亩平折合成铃40698个,理论籽棉产量243公斤。
结论:示范发现,棉田缓控释肥一次性拖沟深施主要有四个好处:一是减少施肥用工。二是肥料深施可以减少流失,减轻污染。三是可满足棉花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克服传统施肥受天气影响大,施肥不及时或造成肥害等问题。四是能纠正农户偏施氮肥轻钾肥的不良习惯,能有效地控制红叶茎枯病和早衰发生。
存在问题:肥料贵,使用成本高,普通棉花专用复合肥每50公斤的入户价仅130元,调查表明,传统施肥方法每亩大田的肥料投入在280元左右,而缓控释肥每亩的投入在320元以上。 3、棉花精准直播栽培技术示范
今年选用棉花品种邦农3号F1,在华容县万庾镇重阳村进行棉花精准直播栽培示范,示范面积24亩。
试验记载:5月16日播种,密度1200株左右。株行株110×50㎝,按株、行距定穴点播。亩用种量0.5公斤(无绒籽)。播种前地不翻耕,每窝点籽2-3粒,用脚采入土中。真叶3片左右定苗,每穴定苗1株。
示范效果:本栽培法前期成铃比移栽棉要少,但中后期成铃多(伏桃和早秋桃)、并且成铃集中,吐絮的时间也比较集中,没有影响纤维成熟度,吐絮终止期与移栽苗相当。
结论:5月直播,气温、地温均较高,露地直播安全可靠,棉花精准直播栽培方法轻型简便、用工少、可以节约育苗用工等,且直播与营养钵苗移栽相比速度快,没有缓苗期,适合在缺少劳动力的地方推广。
1.2技术集成方面
2013年我站在华容县插旗镇进行芥菜—豇豆—棉花间套种试验示范,在君山区良心堡镇进行棉花--油菜套种试验示范,进行技术集成。
(1)良心堡镇油菜—棉花套种试验示范
试验地点:君山区良心堡镇仁和村;试验面积100亩;棉花品种为中棉所63,油菜品种为沣油682。
试验记载: 油菜9月11日左右播种。10月13日左右开始移栽,到18日前结束。一穴双株,亩栽足3000-3200株基本苗。2013年5月18日前后采用机械化收割。棉花采用常规管理,2013年4月22日左右播种,5月23日左右移栽。密度1000—1200株/亩。移栽时尽量靠土厢边缘栽。
试验结果分析:4月5日,我站对油菜种植户抽样10户进行调查,平均亩株数为3073株,平均亩产量153公斤,收购价4.2元/公斤,其亩产值为685元。棉花受今年岳阳地区持续两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产量偏低。11月6日,我站对之前的10户种植户进行调查,棉花平均亩株数1177株,亩籽棉产量235.1公斤,收购价格8.2元/公斤。其棉花亩产值为1928元。
(2)插旗镇芥菜—豇豆—棉花间套作试验示范
试验地点:华容县插旗镇注北村2组和3组;示范面积:200亩(连片);试验品种:芥菜为华容本地品种、豇豆为之豇28、棉花为中棉所63。
试验记载:芥菜2012年9月上旬播种, 10月12日左右移栽,株行距0.4—0.5m×0.33m,每亩移栽4500株左右,2013年3月20日左右收获。鲜菜可由农户进行土窖腌制,或将鲜菜直接卖给插旗菜业公司进行集中腌制。豇豆4月上旬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每亩大田用种量1.25公斤。4月28日左右移栽,采取微膜保温栽培。厢宽2.2m,每厢栽两行,每亩3000穴,每穴2—3苗。移栽时适当向棉厢中间移栽,厢中2行的行距1.4m左右,株距0.2m。5月10日左右豇豆开始牵藤时用2.0m长左右的小竹棍搭架,及时捡藤、引藤上架。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采收期,7月15—20日倒架。收获的豇豆同样可由农户进行土窖腌制,或直接卖给插旗菜业公司集中腌制。棉花的田间管理和油菜—棉花套种示范基本相同。
试验结果分析:4月5日,我站对种植户随机抽样10户进行调查,平均亩株数为4437株,亩产量5068公斤,鲜菜收购价0.3元/公斤。其芥菜亩产值为1520元。7月25日,我站对之前的10户种植户进行调查,豇豆平均亩穴数2877穴,亩产量2207公斤,鲜菜收购价1.4元/公斤。其豇豆亩产值为3090元。棉花受今年岳阳地区持续两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产量偏低。11月6日,我站对之前的10户种植户进行调查,棉花平均亩株数1189株,亩籽棉产量223.4公斤,收购价格8.2元/公斤。其棉花亩产值为1832元。每亩芥菜与豇豆收获的产值增加达4610元。
结论:结合以上两种试验示范情况来看,棉花与其他作物进行间套种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土地产出率,使棉农受益。在今年受旱灾影响,棉花产量受损的情况下,豇豆因光照充足等原因产量有所增加,说明棉花与其他作物间套种可以增强棉农对部分灾害的抵抗能力。
1.3技术培训方面
2013年与华容县农业局、君山区农业局合作召开技术培训讲座3次,分别为
2、基础性任务
基础性任务我站主要对两个示范县棉花生产情况调查,完成了首席专家交办的棉田耕作制度试验,与两个示范县农业局一道发布了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意见,同时参与了体系组织的各项活动。
2.1调研报告
针对华容县和君山区近两年的棉花生产情况做出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2.2首席工作
按照李育强首席要求,由岗位专家屠乃美教授设计,进行棉田耕作制度试验,对油菜、芥菜、绿肥、豇豆、西瓜、辣椒等六种作物与棉花间套作的投入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
2.3病虫测报
依据今年气候与棉花实际生长情况,在3月18日、5月7日、6月18日、7月4日、7月16日、7月27日、8月3日、8月6日与华容县农业局、君山区农业局合作发布病虫害预报及防治意见共计8篇。
2.4参与活动
我站积极参与体系组织的各项活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会议、省棉花产业体系技术研讨会、省棉花专用控释肥示范交流会、省棉花轻简化育苗移栽及油后机播现场观摩会、中国棉花协会2013年年会等。
3、应急性任务
在今年6-8月持续干旱及8月11-12日龙卷风灾害发生期间,多次现场调研并对如何组织棉农抗灾,发动生产自救进行技术指导,并将抗灾技术意见在《岳阳日报》上刊登。
4、2013年大面棉花生产情况
今年天气条件十分罕见,持续2个月的大旱,导致棉株矮小,发育不足,桃子偏小,提前炸花,秋桃少。旱情刚刚解除警报,接着又是暴雨和持续阴天,出现烂桃、掉桃、哑桃现象,棉花收花难度大,产量比往年有一定辐度下降,棉花品质也有一定程度降低。
5、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5.1继续开展以棉田种植制度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重点开展芥菜-豇豆-棉花套作的示范,完善已有的技术规程初稿,开好一次现场观摩与评估会,将技术规程提交省农业厅进行发布。同时,新开展西瓜与棉花套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5.2继续做好新品种展示与筛选工作,选择1-2个新品种在棉花主产区建立一个示范片进行推广。
5.3继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网络,搞好本区域农技人员与种植农户技术培训工作。
5.4在华容与君山继续开展棉田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试验,选择新的示范点,以点带面,继续扩大辐射面。
5.5继续开展以基质育苗为主体的轻简化育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5.6继续开展棉花精准直播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5.7完成省厅、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交办的工作任务。
本文来源:产业体系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