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科技年报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2017年科技年鉴

    时间:2017/12/8 16:13:53|点击数:

    【概况】
        2017年,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棉科所”)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55余项,批准立项33项。启动了“望城创新(示范)中心”基地建设工作,“院士专家工作站(棉花)”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并被推荐为省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评选。
    【科研项目】
    2017年申报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55余项,批准立项3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如“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与示范”“长江流域棉花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3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如“长江中上游棉区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培育”3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综合试验站1项,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联合基金1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农委科研项目11项,共获得项目资金资助800万元。
    【基地与平台建设】
    启动了“望城创新(示范)中心”基地建设工作,在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流转土地300余亩,建立核心育种基地120亩,展示示范基地180,重点开展了棉花、玉米、油葵、紫苏等作物遗传育种及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及模式研究,全年共筛选各类育种材料1800余份,并对所内3个机采棉与5个优质棉新品种进行规模化展示示范,发挥了重要的成果展示窗口作用。2017年10月,全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棉花)”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并被推荐为省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评选。院士专家工作站一年来围绕长江流域棉花产业面临现实问题,重点开展适宜于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抗逆、优质棉花新品种培育,基因工程技术,以及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植保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继续深化了与院士团队的项目合作,工作站2017年承担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主持的国家级课题10项。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专家来所交流指导5次,选派2名科研或项目管理人员到中棉所挂职锻炼,跟班学习;3人晋升副研究员,培养硕士2名,极大促进了我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成果与奖励】
    早熟棉品种湘K25、湘FZ001及湘棉早1号通过省级审定,并申报了省级成果鉴定;申报专利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一种适宜机采的短果枝、低酚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报了“转基因常规棉品种保纯与繁育技术规程” “湖南棉区棉花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中长绒棉花质量监控技术操作规程”三个地方标准,并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标准项目资助;申报的“直播棉花平衡施肥技术规程”、“油后直播棉田铃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6个规程通过了专家评审;“耐高温棉花适应性的分子解析及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 获得2017年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4篇、学报级论文1篇,获常德市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1篇、三等奖论文4篇;参编《当代全球棉花产业》等著作1部。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服务】
    2017年,与湖南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晟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强优势湘杂棉系列品种、紫苏等特色作物的示范推广工作,在湖南省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及常德鼎城蒿子港等地建立棉花示范基地350亩,并对湘FZ001、湘K25、湘棉早1号等3个机采棉新品种进行技术转让,转让收入30万元。通过实行“科研+企业”运行机制,“产学研、育推繁”实现一体化产业模式,年推广棉花新品种50万亩,年新增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在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地区开展的棉花替代种植修复治理工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2017年示范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高产田块亩产籽棉达315公斤,涉及长株潭的6个区县市,12个种植主体,镉污染耕地的有效生态修复,有力的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所内25名优秀专家被湖南省农业委选派为“万名工程” 服务团成员,分别派驻到安乡县、华容县、慈利县等地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2017年共举办30人以上规模的培训班28次及培训人员1500人次。服务团服务生产经营主体,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59个;扶贫点1个。
     

    本文来源:项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