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唯一)
    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首届拟推荐“建设湘棉·卓越贡献”人物公示

    时间:2020/1/5 11:15:51|点击数:

    根据《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关于评选首届“建设湘棉•卓越贡献”人物的通知》文件要求,经个人自荐、系统推荐,所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初审、评议,所党委会研究审定,拟推荐朱鑫、肖时德、周世象、杨芳荃等4人为我所首届“建设湘棉•卓越贡献”人物(基本情况和先进事迹见附件)。

    现按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2020年1月5日至1月9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与政工人事科联系。反映问题需客观真实,反映人需用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不接受匿名或者其他方式反映的意见。

    联系电话:7382779

                                                                                                                                                                                                                              2020年1月5日

     

    朱 鑫

    朱鑫,副研究员。从事棉花病虫害防治、抗病育种、良种繁育、耕作制度和科研管理等工作60余年,一生为全省乃至全国棉花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持选育的湘棉10号(我国首例高衣分43.32%)为抗病、高产种质资源,是我省第一个抗病品种,先后被6个单位用作育种种质资源(抗源),也为我所杂交棉的选育与应用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参与棉产品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完成“水溶法提取低酚棉油蛋白质工艺”研究。特别是1962年至1964年在省棉花试验站任副站长期间,主持棉花良种繁育推广,成效显著,被评为1964年全省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出席省先进代表大会和全国第四次集中产棉县棉花生产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学发明四等奖1项。

    肖时德

    肖时德,研究员,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7年7月调入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低酚棉育种等工作,是我国低酚棉育种学术带头人之一。主持育成低酚棉品种“湘棉11号”, 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学发明四等奖;参与选育突破性棉花品种“岱红岱”,并主持该品种的良种繁育推广工作,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计划,开展湘棉11号生产实践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湘棉11号”的成功选育,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棉籽综合利用研究和开发的高潮,也为1986年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水溶法提取低酚棉油蛋白质工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他敏锐地抓住生产迫切需求,大胆提出超级棉选育,开展高衣分育种,并选育出优势品系“C24”,衣分高达46%,在优系联合试验中增产突出,在全国棉花学会第五次会上公开交流。

    周世象

    周世象,研究员(二级岗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常德市科技之星。1976年分配到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为我国棉花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主持选育湘杂棉1号、湘杂棉3号、湘杂棉8号、湘杂棉9号、湘杂棉11号、湘杂棉12号等6个杂交棉新品种和1个不育系湘棉不育系1号,其中湘杂棉8号、湘杂棉11号两个品种通过国审。湘杂棉1号的成功选育,实现了棉花杂种优势产业化应用,使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推广杂交棉化和杂交棉种子包衣化两个100%,开启了湖南第三次棉花种子革命;湘杂棉3号是我国第一个抗虫杂交棉品种;湘杂棉8号是通过国家审定的单价转基因杂交棉品种,曾是国家棉花长江区试对照品种;湘棉不育系1号是我省第一个棉花雄性不育系;湘杂棉11号是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优质棉品种。上述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先后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到2013年湘杂棉累计推广9000万亩,增加社会效益240亿元以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我所直接创收2000万元。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杨芳荃

    杨芳荃,研究员(二级岗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5年-1986年主持所全面工作期间,推动并决策、参与在桥南征地17.19亩,为建成桥南院和实现所部办公、室内科研及职工生活区迁到城区创造了条件,为单位发展奠定了基础。先后从“亚华”争取各项无偿资金逾千万元,推动了科研、开发、办公及职工住房等条件改善;及时实行“分家分流”,成功与“亚华”剥离,保住本所作为国家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地位。任所长10年间,不仅成果累累,获奖连连,开发收入也屡创新高;广纳贤才,培养骨干,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棉科湘军”;提出了“湘棉所文化”,助推单位可持续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合作出版专著一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两届“国家农作物品审会”委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试验站第一任站长。建立了杂交棉高产栽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适用于长江中下游棉区的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系统,为湘杂棉短期内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使湖南杂交棉研究与推广雄居国内领先地位,被科技部聘为“国家农作物杂优利用专家组”三名棉花专家之一。

    本文来源:政工人事科